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发现老年人很难有幸福感,或者说,他们的幸福感让你不知所措。例如,我的母亲,倘若带她去饭店吃龙虾、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就能买一大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的钱,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半年的生活费。这种抱怨,一直能够延续很长时间,逼得你后来自己去饭店吃顿饭,也觉得不对劲儿。  相似文献   
2.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老年人心理韧性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有42篇中英文文献, 75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 = 12856)。结果显示, 老年人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消极情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文化背景、文献质量、文献年份、样本量和样本人群年龄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心理韧性如何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提供了较为精确的估计, 对于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进而实现成功老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和职业幸福感对离职意向的影响,选取四川省乡村教师358名,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职业幸福感量表和离职意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控制月收入、年龄和教龄影响后,乡村教师付出–回报比显著提升离职意向;(2)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付出–回报比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乡村教师过度投入调节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与低过度投入组相比,高过度投入组的付出–回报比对职业幸福感有更强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乡村教师付出–回报失衡对离职意向影响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个研究考察孤独感是否在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团体心理辅导对孤独感的干预效果。研究一采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等量表对903名农村寄宿制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孤独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二选取24名高孤独感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发现团体心理辅导能显著降低孤独感和提高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农村寄宿制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领域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存在两种取向:享乐主义取向关注个人对自己整体生活的满意和幸福的评估,强调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奉献主义取向则用实现人的全部潜能来诠释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本文综述了与之相关的部分理论,提出了应针对不同年龄、婚姻、生育状况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研究取向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倡导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新生儿家庭的社会支持,并开展相关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从分析班主任工作中产生困惑的原因八手,结合自身感悟和一些优秀班主任老师的经验,提出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转变观念,解除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困惑。走出困惑,不停的寻找新方法,做一名快乐的、幸福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父母自尊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亲子信任关系量表,针对233对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亲子信任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亲子信任和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找到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积极心理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支持对社会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希望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借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希望与社会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社会支持和希望及其各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 社会支持通过希望影响大学生社会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了希望在社会支持影响社会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日重现法对山东省616名农村居民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大于消极情感;(2)农村居民感到最愉快的活动是亲密关系/性活动,其次是宗教活动、玩;感到愉快程度最小的活动是没有工资的干活,其次是有工资的干活、外出。(3)农村居民感到最幸福的交往对象是子女,其次是朋友;感到最不幸福的交往对象是同事,其次是领导;(4)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等因素对山东省农村居民幸福感的综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文献和已有的研究经验,编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以往大多数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构成,本研究认为主观幸福感还应包括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成分。对376名大学生进行初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构成,共41个项目。对511名大学生施测41个项目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构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