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出的包装设计是品牌的核心。它反映了品牌的价值,传递着品牌的承诺。富有创新性的设计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增强品牌的区分度。对重点突出的消费群进行划分,对于提出有效的包装设计方案是十分关键的。只有了解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才能体现出品牌明确的个性,设计出独特的包装风格,进而促成购买活动最终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中国情境下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的区分。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外显层面被试的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是独立的结构;女性被试的关系自我水平要高于群体自我。研究二通过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T-IAT)发现在内隐层面,相对于群体自我,中国情境下的被试具更倾向从人际关系角度定义自我。同时,研究二也发现外显关系自我和内隐关系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外显群体自我和内隐群体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对自我建构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给以综论。涉及的方面有:人格形成思想、人格分类思想、人格鉴定思想。希望增益于人生实践和现代心理科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5.
群体绩效和团队效能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近几年来 ,在群体和团队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 ,并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本文在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几个与群体绩效有关的长期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群体构成、凝聚力、激励、领导、群体目标等因素。同时探讨团队与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 ,讨论团队效能研究中的几个开放性问题 ,以及将来研究的新动向新趋势。最后 ,对影响团队效能的几个关键的调节因素作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支持下协同工作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小兰 《心理学报》1997,30(1):105-111
计算机支持下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简称CSCW)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新兴交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在高技术支持下的群体协作。CSCW中蕴含着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问题。心理学家需要更好地理解群体协作的性质以评估新技术是否与群体协作相适应,其研究成果会有助于理解如何构建技术和哪些技术可能成功。本文首先从分析CSCW的领域维度入手,然后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研究问题,最后简要介绍国外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往在临床心理学中的认知研究,虽然包含了许多认知观点,但各种理论彼此独立,缺少一个有结合力的框架来整合它们。80年代以来,Ingram等人倡导将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范式应用于临床研究,总结和解释已有的认知临床研究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临床评估与治疗。本文以Ingram等提出的认知分类系统为例介绍了这种信息加工观点的基本思想、这一系统如何与临床心理学结合而赋予概念新的内涵,概述了认知实验应用于临床评估的方法和获得的一些实验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这种信息加工观点理解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撮取(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彭聃龄 《心理学报》1991,23(2):139-144
  相似文献   
9.
友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本研究从儿童积极发展的视角探讨友伴人际品格(仁慈和公正)对儿童人际品格的影响及友伴数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并检验了儿童的群体(学段、性别、是否独生)差异状况。研究采用班级同伴提名法及儿童品格调查问卷对1555名4~9年级儿童及其互提名友伴展开调查。结果发现:(1)友伴仁慈和公正显著预测所有儿童群体的仁慈和公正;(2)儿童的友伴数量更多时,友伴公正对其公正的预测作用更显著;该调节效应仅体现在初中生和男生群体上。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与具有积极品格特征的友伴交往对其积极品格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对于特定群体(如初中生、男生),与越多具有积极品质的友伴交往,其受到的积极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 可以准确地揭示创造力产生进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 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单节律alpha神经振荡会随着创造力的增加而增强, 这反映了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内部信息加工需求增加、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增强。同时, 多频段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体现了创造性产生过程中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多脑区之间信息交流的动态变化。未来研究应该以整合理论框架为基础, 结合多层次多方法的研究工具, 引进更生态化的数理计算方法, 并利用计算神经科学建模来预测个体创造力发展趋势, 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创造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