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灵涌 《天风》2012,(8):46-47
当上帝创造亚当后,他看"那人独居不好",于是又造了一个女人名叫"夏娃",领到亚当面前,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由此,第一个人类家庭建立了。(参创2:18-23)随着现今社会所面对的冲击,一些温暖的家庭被痛苦占据,天伦之爱被罪恶扼杀,家人面上展露的并非都是满脸笑容,也有满面泪水。现代的家庭奏出了一曲曲哀歌,众多的悲剧,甚至严重的血腥暴行频频发生。国家民政部的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2.
婚姻圣事     
婚姻是造人的天主为传生人类所订的一种制度。圣经上如此记载:“上主天主……造成了一个女人,引她到亚当面前。……因此人要离开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竞成为一体。”(创:二,22-24)耶稣也曾说:“……创世之初,天主造了他们一男一女;为了这缘故,人要离开父母,和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所以他们不再是二人,而是一体了。”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问题”的逻辑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当·斯密问题”是指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之间存在着对立或不一致的问题,最初由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所提出。此后,随着现实与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学者们普遍认为,斯密的两大著作之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存在着对立或者不存在对立,而是相互一致的。这些看法都具有各自的积极合理的内容,但缺乏辩证的观点,而没有看到“斯密问题”自身的逻辑张力,也就是说,“斯密问题”所指涉的是现实的经济与伦理之间及作为其理论表现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斯密问题”所含的这些关系呈现出了一个动态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莹 《道德与文明》2003,3(3):42-44
斯密接受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法国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认为人类社会有着自然的秩序 ,人们只要遵从这种自然秩序 ,不进行人为干预 ,社会就会自然和谐。从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看 ,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就必须遵循自然秩序 ,而遵循自然秩序就必须实行经济自由的原则 ,无须国家的干预 ,这样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和谐。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说 ,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调节着社会经济 ,也促使社会政治生活的和谐 ,它使追求个人利益的各个人得以和平共处 ,实现政治生活平衡。同样 ,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中间桥梁 ,实现了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的过渡 ,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王燕 《道德与文明》2019,(2):103-110
亚当·沙夫"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观"旨在凸显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特性、优越性和彻底性。他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归结为其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自主的个人)合乎逻辑的必然结论,围绕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个人观和辩证法,揭示了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的必要性与特殊性,认为只有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才配得"战斗"之名。虽然沙夫对马克思人道主义个人观的分析没有抓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本性,但他从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明战斗性是马克思人道主义固有本性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各种人道主义思潮相互竞争的历史时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者不仅要秉持战斗的(或积极行动的)立场和态度,还要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来阐发、捍卫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耶稣诞生     
《中国天主教》2001,(6):5-8
一、若瑟与玛利亚赴白冷城按米该亚先知的预言,救世者要在白冷降生,犹太人也都很相信这预言,若瑟与玛利亚当然不能不知道的;但是他们二人自从结婚以来,依然是住在纳匝肋,并没有迁居,对于先知预言的应验,只听之于天主的安排;天主关于此事,没有默启他们,也没有遭天神报知给他们,乃是借着罗马总皇的谕旨,使他们必须到白冷城圣经上这样的记载着:“那时候,凯撒奥古斯督有旨意发下来,要清查天下的民数,这是季黎诺做叙利亚总督的时候,初次行的清查民数之事,众人都各归本城,报名上册。”若瑟与玛利亚的祖先,既都是达味,他们便…  相似文献   
7.
生产与得救     
镜天 《天风》2017,(3):35-35
在教牧书信中最令人困惑的经文,莫过于以下的一段“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提前2:13—15)“得救”一词在原文上是置前的,全句可以直译为“然而她必在生产上得救,若她们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  相似文献   
8.
一、女性起源于亚当的肋骨 《圣经》里记载,上帝耶和华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之一——亚当。上帝可怜他寂寞,趁他熟睡之际从他的胸腔中取出了一根肋骨,将这根肋骨变化成一个长发披肩与亚当有着不同特征的人。亚当呼那个人为女人。女人起源于男人身体里的一根肋骨,便再也摆脱不了这种依附从属的关系,男人身体里有二十六根肋骨,而女人却永远只能是其中的一根,女人与女人之间便注定了要进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战争。  相似文献   
9.
王四明 《天风》2002,(3):25-25
亚当一直到现在,人类对整个生态进行毁灭性的破坏和摧残的事时有发生,结果给人类自己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由于人类滥砍滥伐,摧残森林,滥垦草地,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急剧加增,全世界每年被水冲刷流失的肥沃土壤高达250亿吨,被沙漠吞没的土地约有600万公顷。被称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森林,却得不到  相似文献   
10.
邻舍     
海金华 《天风》2012,(3):22-25
这段经文所讲的故事中的主角,成了一个世人值得效法的榜样,一个道德的典范,他就是好撒玛利亚人。然而,这也是一段在教会的解经历史中引起较大争议的经文,有人往往将这段故事用灵意解经法来解释,如古教父奥古斯丁。他说:“遭遇强盗的这个人指亚当,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说明亚当从祝福中堕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