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和荀子都关注群体生存的秩序问题,也都强调运用法律以抑制人性中的恶,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完善。亚里士多德强调法律的根本性,人治只是法治的补充,旨在通过对法律的严格遵守以实现正义。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更多强调了超越于法律层面的,更丰富的对“义”的追寻。对两位哲人法律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凸显法与义的彼此补充与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今天举行这次庆祝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找出问题,对症解决,促进研  相似文献   
3.
吾师道与佛相应,②念念无为法法能,③口藏宣传十二部,④心台照耀用千灯。⑤尽离文字非中道,⑥长住虚空是小乘。⑦少有人知菩萨行,⑧世间只是重高僧。⑨注释: ①《赠草堂亲密上人》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99卷《僧部》,因不知何人所作,是书标为“前人”。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周季,隋代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密(780—841),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元和二年(8O7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谒清凉国师,执弟子礼。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高僧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考略何梅相传唐代有北印度宾国佛陀波利,此言觉护,远涉流沙,杖锡五台,冀睹文殊师利菩萨圣容。当他正悲泣雨泪地向山顶礼时,忽见一位老翁从山中来,谓僧曰:“师追访圣迹,然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  相似文献   
5.
重印本《五灯会元》于1984年版的基础上,在标点、印刷等方面作了诸多修正,但其中仍有一些前辈时贤未注意到的标点校勘问题需补充说明。乔立智,博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  相似文献   
6.
修身与修心     
释学诚 《法音》2015,(3):26-33
<正>一、心外求法迷失生命价值修治身心成就智慧人生《诸法集要经》云:"一切有为相,皆归生住灭。"一部车、一台电脑,乃至我们的房子,用久了就会坏,就需要修理。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一种存在形式,都有生、住、灭无常变化的特点。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的,从少年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人的色身在不断变化,内心也在不断变化。人都有痛苦和快乐的感受,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快乐,祛除痛苦。那么,怎样让我们在变化的过程中越来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是积极主张和平的宗教。《古兰经》告诫穆斯林:穆斯林自当热爱和平、追求和平,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平,反对一切阻碍和平的言行。同时告诫穆斯林:制造暴乱、破坏稳定、阻碍和平与安宁就等于和恶魔同流合污。  相似文献   
8.
一沙里亚(al-Shrah),是伊斯兰教法的专称。阿拉伯语■,意为"通向水泉之路",泛指"道路"、"途径",引申为应该遵循的"正道"、"常道",正如《古兰经》云:"然后,我使你遵循关于此事的常道。你应当遵守那常道,不要顺从无知者的私欲。"(45:18)这  相似文献   
9.
于晴 《中国宗教》2020,(4):24-25
大唐高僧义净,济南长清人,西天取经二十五载,归国后,一生绍隆三宝,弘济为心。那么,义净大师二十五年的西行求法路上到底走过了哪些国家,朝礼了哪些佛陀圣迹呢?一公元641年,义净大师在齐州城西的土窟寺出家(今山东济南长清张夏四禅寺),17岁即萌发了西游印度求法的最初信念。  相似文献   
10.
五代时期的继颙大师是刘守奇之子;刘守奇为刘守光之弟,因刘守光囚父杀兄夺位而亡入契丹。继颙大师出家时间,也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刘守光被杀之年,而是此后27年,值中年出家。继颙之父刘守奇的契丹经历及其弟在契丹的显赫,是北汉任命继颙为鸿胪卿,修复与契丹关系的重要原因。从继颙与辽朝密切的关系渊源,以及契丹宁王夫妇礼遇继颙弟子睿谏,可以发现五台山佛教圣地对辽朝皇室的佛教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