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自幼就喜欢读书,各种故事、童话、小说等书籍,在他小学还未毕业就已经看过许多,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也渴望能有一本自己的书。于是,从十几岁开始,他动笔写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主人公穿越时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蒲公故事”及其历史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史料,对峨眉山佛教发展中引人关注的“蒲公故事”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成因进行考察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对峨眉山佛教发展情形从另一侧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研读《旧约》可以看到,《创世记》中记载了两个创世故事,它们分别记在《创世记》第一章一节至二章三节和第二章四节至二十五节。据圣经学者考证,第一个创造故事属于祭司法典,因为它是旧约律法书的一部分,所以称为法典,而这一部分法典是祭司们制定并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创世故事属于耶  相似文献   
4.
戏里戏外     
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杭州某商人之女酷爱《红楼梦》,整日为宝黛爱情悲戚不已,久而成疾,竟至卧床不起,父母愤而将《红楼梦》投入火中,未曾想此女在痛呼“奈何烧煞我宝玉”后竞气绝身亡。  相似文献   
5.
《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时,茶师却要求他重做一次。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院。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  相似文献   
6.
想象的空间     
早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好友王国桦把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夜行的驿车》推荐给我。尽管迄今我仍然分不清,那是篇小说还是散文,但对故事的真实性,却从来深信不疑。这个世界上唯有安徒生,才有资格担当那个美丽动人故事的主人公,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想象大师。《夜行的驿车》中安徒生有句话:“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永世长存,才能永远环绕着灿烂的诗的光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景庆虹  张连伟 《管子学刊》2012,(2):40-43,122
《国语·齐语》和《管子·小匡》是探讨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重要史料,内容基本相同.学术界对《齐语》和《小匡》内容的历史真实性存在争议.本文在阐明《齐语》、《小匡》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齐语》、《小匡》的内容虽然有夸饰成分,但它记载的“四民分居”、“叁国伍鄙”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可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等相印证,反映了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不应被否定.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1994,(1):50-51
此二图出自山西崇善寺珍藏之绢画《释迦世尊应化示迹》。明代的崇善寺,大雄宝殿外的长廊上,原绘有八十四幅《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及五十三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真迹已于清代焚寺时燃尽。所幸的是,明代成化年间,有画师依原画临摹,成精工绢画,留存至今。画中服饰、背景、风俗均依汉制,与一般佛祖生平画全然不同。原画色彩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历经五百余年,仍鲜艳如初,后世以“宝石画”称之。  相似文献   
10.
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承诺为主题的两难推理故事探查7-15岁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及其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有关发展制约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和调节友谊关系的道德规范的理解,并表现出阶段结构的发展模式,我国儿童的发展具有某种跨文化的普遍性,也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