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陈英和  耿柳娜 《心理科学》2002,25(6):653-655,648
数学焦虑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数学焦虑进行解释,并以此揭示数学焦虑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规范原则与事实的关系是一个更具元伦理学性质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哲学家认为,规范原则是以人的本质和人的处境的事实为根据的。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段话——正义观念必须由我们的生活条件来证明其正当性,这一点我们可能了解,也可能  相似文献   
3.
自传体广告能够唤起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某些以往记忆,它会影响人们对广告信息的加工方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改变人们的认知。在营销实战和研究中,都备受关注。本研究试图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它的内在机制,以及与事实性广告相比,在感知觉、情绪情感、认知改变等方面的优势。结果发现自传体广告确实在感知觉、情绪情感、认知改变等方面具有优势效应。此外还发现了自传体广告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徐竹 《世界哲学》2017,(3):73-80
德性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领域的重要进展,"理解"是被德性知识论重新关注的课题。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规范性应从法则学和道义论的意义转变为以理智德性为核心的概念。这对于科学理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转变,有关科学理解是否需满足事实性条件、是否排除认知运气以及作为能力知识的意义等讨论,都得到了新的深化与拓展,展现出丰富的德性知识论意蕴。  相似文献   
5.
罗哲海以"后习俗伦理"解释孔子的伦理思想,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他说:"中国在轴心时期的中后期(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间),曾经历过一个早期的‘启蒙新纪元’,因为此时的哲学家们不但对先前视为理所当然的规范进行反思,而且具有向‘后习俗’(postconventional)思维的突破性进展。"[1]那么,什么是习俗性的伦理呢?美国的汤姆.L.彼彻姆在他的《哲学的伦理学》中谈到"什么是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是否存在正义理念的问题上,国内外存在事实性解读和价值性解读两种倾向:前者认为,正义在马克思那里只是一种事实陈述,从而否定马克思具有独立的正义理念;而后者则认为,正义在马克思那里是一种包含道德诉求在内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反映了马克思的正义主张,从而肯定马克思具有独立的正义理念。两种倾向恰恰彰显了,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诉求,既具有积极意义,也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