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有很多人问我,我最喜欢哪个历史人物?如果让我选,我最想当哪个历史人物?其实中国历史上最舒服的人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下来就是皇帝人选,也没皇位争夺问题,一生舒舒服服当个太平皇帝,还为中国扩张了很大的版图,享受荣华富贵至死,他的人生算是很圆满的。在希腊神话中有三个女神:天后赫拉、雅典城的守护神雅典娜和爱神维纳斯。她们三个一向自认为最美,争执不休之下请特洛伊城的王子评定谁最美丽。在评定前,三位女神分别去贿赂特  相似文献   
2.
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的长春万寿寺,是一座极为特殊的寺院。它建于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它是为乾隆皇帝"祈寿延年"而建,乾隆皇帝曾御笔赐匾"惠我无疆";它的开山祖师元宝和尚是乾隆皇帝的"替僧"(即代替皇帝、太子、王子等皇室成员出家的僧人)。尤为重要的是,由于万寿寺建成以后,寺院的庙会等佛事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在寺院周围居住,而逐渐形成了"小城子"。而据吉林省地方史志载:"先有小城子,后有宽城子"(现今长春市宽城区),  相似文献   
3.
甘露寺五台刹若林,一刹一名字。是处有山泉,即号甘露寺。泉出于地露降天,是一是二犹疑焉。天生地成胥为水,则其同也理固然。露无不甘此独占,羶芗实以依金仙。应真五百皆离垢,既称离垢身何有?乃曰居然浴于斯,此可质诸师利否?  相似文献   
4.
字词趣释     
古往今来,我国曾有过许多趣释字、词的故事。读之,既令人心情愉悦,又给人以知识。妙释夫字清朝乾隆皇帝博学多才,思维敏捷,经常和文臣墨客谈古论今,纵论文章。有一次他到江南巡视,看见一农夫肩上扛着锄,就故  相似文献   
5.
镇海寺镇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南5公里处,清水河西侧的一座小山岭上。台山公路从寺前山脚下通过。站在公路畔西望,可见丛山峻岭上岚气飘绕,满坡树林碧波生辉。在大自然的锦绣屏障中,突兀伸出一条小山脊,犹如大陆半岛,其间长满挺拔高耸的劲松,又显得碧翠凝重。透过松林,寺庙的红墙白塔似现非现,神秘变幻。  相似文献   
6.
正明清以来神秘而古老的中国吸引着西方传教士,许多人渴望前往中国,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仅26岁的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传教,因绘画特长被康熙召入宫中,做了宫廷画师。从此,这个具有双重身份的洋人艺术家成为中国"西画东渐"艺术的传播者和开拓者,开创了中西绘画交流与融合的新纪元,谱写了中华美术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合笔画是国人之间的一种创作,早在五代时期民间就已经出现,但是那个时期的合笔画现象并没有人提倡或否定,从来都是顺其自然。而真正被重视是在清初雍乾时期。在这一时期,合笔画不仅是国人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出现了中西画家之间的合作。郎世宁和唐岱的合笔画就是当时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大清稗史》中记载这样一则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两个字,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  相似文献   
9.
题清凝斋     
《五台山研究》1991,(4):47-47
(5)召对:召见回答。 (9)姿橄(z了z6u):商量、咨询。 (7)抵(z卜T):恭敬。镯(juon减免.恩纶:帝王降恩,如恩诏。 台·怀每幸必于春, 恒马主斯堂有宿因。(2) 六字真言听梵叹,(3) 一天皎日照嶙峋。(4) 前堂召对非无事,(5) 大吏姿佩总为民。(6) 岁美风浮率完赋, 抵镯少许沛巴纶。(7)〔注释“ (1)台‘{不:五台旦东北。。公里,为五台山中心寺庙集群区。台怀行宫:谓乾隆出行时居住的宫室。现在仅存遗址。 (2)宿因:宿世囚缘。 (3)六字宾百:此处是抬文殊师利的六字陀罗尼,即“阎要计厄U门攀。”诵儿真言,经说可以祈念文殊菩萨灭一切罪,生一以普. (4)嶙…  相似文献   
10.
知识本身往往枯燥乏味。但它一旦被巧妙入联,便会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数学知识联相传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设"千叟宴",应邀赴宴者达3000余人,其中有一老叟141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大学士纪晓岚对句。乾隆皇帝出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上联说的是:按我国古代历法,60年为一花甲。"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21岁。这样,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