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应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联谊会的邀请 ,江苏省金坛市茅山乾元观坤道院由住持尹信慧道长率领的道教法务团一行 1 1人 ,于 2 0 0 0年 1 2月 1 1日赴新参加该联谊会举办的为期五天“礼斗赞星大法会”。这是乾元观第二次接受邀请 ,且不同于头年多团参与 ,而是唯一邀请团队 ,本地诵经团仅作礼节性陪场。乾元观道徒以其端庄严谨道风 ,认真虔诚法务 ,赢得了新加坡信众好评。据悉 ,此地有大法会要连办三年的习俗 ,许多信众要求、联谊会理事会讨论 ,均欲来年再邀乾元观 ,这对乾元观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祝愿乾元观连中三元。茅山乾元观二度组团赴新加坡…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年间神宗曾颁赐茅山乾元观一部《道藏》,明末任衡文任职南京学院,偶游茅山,见到这部《道藏》,遂手抄一部运至山东博山老家收藏.清顺治年间,全真道士李常明将该残缺过半的抄本《道藏》购至山东即墨马山道观中收藏.清康熙十三年(1674),全真道士鲁太璞、蒋清山对该《藏》加以修补与编目.清雍正十年(1732),李寅宾重编该《藏》目录,且立志补齐这部残《藏》.  相似文献   
3.
略论惠栋的考据学特色与既济思想--以《易大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大义>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月的体道生活,大家在喧嚣的生活中暂时停下奋斗的脚步,放下身体和心灵的负累,让生命在大自然中寻找真谛,也更加坚定了对道教的信仰。茅山拥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号称"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位列天下名山七十二福地之首。乾元观是五观之首,处郁岗峰下、炼丹井畔,历史悠久,绵延两千年,建筑体量恢宏,乃世间仙府,有"秦汉神仙府,梁唐  相似文献   
5.
宋明道学的核心是天道性命之学.周敦颐以<周易>的太极阴阳理论构建了一个有机论的宇宙模式,本太极以立人极.他将<易传>的"继善成性"论与<中庸>的"诚者天之道"相结合,以"诚"作为性命之本,奠定了宋明易学性理之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先生对<周易>的解读是围绕着乾元展开的.他认为惟有乾坤二卦尤其二彖最为纯粹地保留了原经文旨,乾坤是<周易>的精蕴与本质.然而他的归本之路并不止于乾坤,又以坤元归于乾元,最终建立了乾元一元的本体论,即以乾元为体,乾坤及其化生的万物为用.以乾元而非太极作为<周易>解读的核心,更能体现熊氏体用不二的本体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光地是清初理学名臣,著述颇丰,与康熙君臣相得,在儒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其儒学思想根底在于其本体论。在其本体论视野中,宇宙分为两个互不相离又不能混同的层面,即超越的天道本体与具体的万事万物,天道本体有主宰义、神妙义、生生义、超然义、规律义、至善义等六义,为天地万物的大本大源。李光地以性或天地之性解释天道本体,所以其本体论可被称为性本论。《周易》中"天地之心"与"生生"的观念、"乾元"与"乾道"的观念、"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观念,在李光地性本论的构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