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差是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已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不少学生不仅不喜欢写作,而且将写作看成负担,写出来的文章错误百出、言不对文,词不答意,老师花费时间批改的作文也很少有学生仔细阅读,更别说仔细揣摩了,这离《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写作能力的要求差距甚远。在应试中落后于市区学生也是必然,但这种能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主要被人们看作是扭曲地反映社会现实或者利益关系的思想体系,或者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价值观体系。然而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还会融入人们的实际生活,物化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一种思想体系或者价值观只有物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才真正地发挥作用。研究意识形态就必须研究它如何物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它的这种社会功能可以  相似文献   
3.
文艺的叙事伦理,不是传统的伦理学,也不是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观.但文艺的叙事无疑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所以,重视电影等艺术的叙事伦理建构,在当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当电影制作者把叙事伦理作为电影创造的一个自律性追求的时候,对于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的建构将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叙事疗法的诞生和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探讨了叙事疗法在三个方面的生命伦理学关怀:以生命权力的平等为前提、以人文生态的和谐为途径、以生命意义的丰富为旨归.最后探讨分析了叙事疗法的发展潜力,并指出叙事疗法所蕴含的生命伦理学关怀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早期马克思作为激进的人本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象及其道德意识进行了多方面的道德批判.他主要以人的“类本质”假设、道德的“类生活”机制、道德与经济规律的关系论述为思想架构,对道德的理念、实践、法则做出了深刻的哲学分析和诠释,形成一系列睿智而独具学理建树的、关于道德的元哲学理念.它们既是生成唯物史观的思想元素,更是伦理学说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历史哲学在上半叶由黑格尔式的思辨历史哲学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之后。自1970年开始,它又经历了语言学转折。后者的表现便是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兴起。它注重分析历史文本的语言风格这类形式要素中表现的本质内涵。也在认识论的层面彻底消解了传统实在论意义上的历史客观性。人们对历史叙述过程诸要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之后,对某一历史主题确立的目的和效果也就有了更有效的解析方法。进而为当代历史哲学重新深入历史本体,探讨宏大历史叙事与叙述权力创造了条件。当代历史哲学正以20世纪历史认识论的成就为依据,在推进历史/史学观念分析之时,也表现出一种重新步入思辨历史哲学领地的倾向。此时。具有前瞻性的世界史家也像当代历史哲学家那样,注意到了世界历史观念的现实意义。本栏选取的4篇文章(另外两篇将以后刊出)便分别涉及到构成上述倾向的某些特定层面。  相似文献   
7.
<正>从类型文学的角度来说,王小波的小说创作是严肃文学、纯文学、精英文学,有后现代小说文本的特质,具有独创性,也就是充分的反类型化;但其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塑造、美学风格等方面则有类型化的因子。从本体意义上来说,王小波小说就是在类型化和反类型化的矛盾张力中发展的。一方面,其小说题材的趣味和刺激性、故事情结的戏剧性、人物塑的模式化,在显性的层面上难逃俗趣;另一方面,其小说通过运用影射与戏仿、开放叙事空间的构筑以及文体的杂糅等手段,在隐性层面上具有  相似文献   
8.
向志柱  陈兮 《学海》2003,(2):195-198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又有所变异,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但亦有损“三言”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正>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韩国SBS电视台周末娱乐节目《星期天真好》二部曲的综艺节目)热播以来受到亚洲甚至世界观众的热捧,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各种效仿节目呼之欲出,节目中的热门环节也频频被各大综艺节目模仿运用,其固定成员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粉丝见面会的人气屡屡爆棚。由节目中衍生出来的外号,如"背叛光洙"、"能力者"、"周一情侣"等名词也纷纷涌现在年轻人的微博以及日常话题中。  相似文献   
10.
异化与物化:近年女性叙事的两种伦理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几与全球化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同步.在消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欲望叙事成为描摹现代个体生存状态的"最佳"模版,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叙事则呈现出异化与物化两种伦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