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有史料说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钟繇为得到《蔡伯喈笔法》所载秘书盗了韦诞的墓,后来晋太康年间又有人盗了钟繇的墓。按照中国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伦理观念,盗墓本是不义之举,更何况同一事件在钟繇身上发生两次。不同的是前一次钟繇是盗墓者,而后一次,他又成了被盗者,确实很富戏剧性。钟繇盗墓之说,虽有虚构之嫌,但确有可信之处。历代王侯将相盗墓者不在少数,如西楚霸王项羽、汉代广川王刘去疾等,在曹操当政之时更专设了盗墓之职。  相似文献   
2.
历史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被人们创造的。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行书《兰亭序》,即为挡圣王羲之“有心栽花”的绝品。从酝酿到操作,从开篇到收笔,有条不紊,中规中矩,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体现了一种从容不迫的美。  相似文献   
3.
胡笳 《中国宗教》2017,(7):74-75
佛教的写经、刻石、摩崖等原本出于纯粹的宗教目的,却在无意中发展和保存了中国的书法形态,无法想象,如果中国书法史缺少了这些杰作,会黯淡几分。陈寅恪曾经说过:"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