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杨硕 《美与时代》2013,(9):21-21
生态建筑就是通过生态学的方法、原理,将社会、自然、建筑、人的协调发展作为目标,适度地对自然进行改造及利用,营造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符的生态建筑环境,把建筑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具备一定功能和结构的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结     
据说古代云游四方的和尚,不会在一棵树下宿两夜,为的是怕萌生了世俗的依恋,从而打断了求法访道的念头。但是他们却在深山幽谷费尽心机建起数不胜数的寺院,一代接一代地经营香火,成为云游和尚公共的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6,(3):38-45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针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层社会出现的经济瘫痪、行政僵化、乡土损蚀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积极性的主张"。1949年后,乡村社会经历了多种改造,出现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断裂,乡村经济的断裂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得到了修复,而社会与文化的断裂问题依然存在,突出地表现为乡村居民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摇摆不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在向市场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文化矛盾凸显出来,不仅表现为经济与文化原则的分离和相悖发展,也体现在伴随"乡村大流动"而出现的二重性生活方式和二重时空场域的断裂与冲突。乡土重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乡村转型中的文化矛盾,重建乡村社会秩序。在重建乡土的实践中,遵照互惠原则和共识原则既重要也必要,因为这两个原则是乡村共同体实现关系均衡和社会团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到了乡下,浑身上下便像松劲的弹簧,骤然间放松了许多一一因为有了炊烟的润泽。 炊烟,牵出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啊!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一年四季中,炊烟像永不凋谢的玫瑰,傲然开在庄户人的视野里、生活中。沐浴在炊烟中,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天姿烂漫的童年,一组组美好而又难忘的画面争相在眼前叠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香雪们"通过学习从农村走了出去,在从集体化向"去集体化"转变的路上实现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但"觉醒之后怎样"的追问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去集体化"后中国乡村共同体的严重危机。我们或许应该返身回望集体化时代那种劳动中产生的"诗意",因为"个人意识"无论觉醒到何种程度,它只有根植于乡村文化之上才会具有成长性。  相似文献   
6.
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资源富集的白裤瑶聚居区的乡土景观进行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助于该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8.
传统型农民,指的是深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的农民,既包括年龄较大、勤劳质朴、狭隘迷信的老一代农民,也包括那些能接受新思想、敢于开拓实干,但仍保留有传统思想的新一代农民.新时期传统型农民形象作为一种文化如何,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的共同影响,徘徊在进步和落后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9.
向凤 《美与时代》2014,(7):87-87
艺术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然而四川乡土文化得以发展,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通过对客观事实的表现,从而再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四川画派的发展历程也因创作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介绍了乡土绘画的发展过程及相应时间出现的画家和作品,论述了四川乡土绘画的兴衰原因,乡土绘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乡土特色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范畴,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设计中。对乡土特色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对乡土特色进行研究,并总结运用到餐饮空间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先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和乡土特色的定义进行分析,阐述了乡土特色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现实意义。乡土特色主要在餐饮空间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的田因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幽雅的空间气氛。在设计手法上,本文在空间、装饰、材质、色彩等层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手法和原则,不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本文是将乡土特色运用到餐饮空间的一次理论尝试,结合收集整理并归纳的一些餐饮空间的实际案例,希望对以后的这方面设计及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