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含有"中正"、"时中"、"用中"等内涵。孔子不仅以中庸思想作为"为人"与"为政"的原则,同时也以中庸来提升精神境界。"孔颜之乐"从实现原理来看是一种"自得之乐",其发生于德性的不断实现过程中。因为中庸是德性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所以发挥中庸精神是获得"孔颜之乐"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说,中庸思想为世人培养人生"乐趣"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淡然     
翁溯利 《天风》2015,(4):57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钓鱼。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出去垂钓,可以说,钓鱼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常一早出门钓鱼,傍晚沐着夕阳回家,鱼篓里却空空荡荡,可他嘴里哼着小曲,看上去俨然一副满载而归的样子。为此,他的妻子可没少"奚落"他。我也觉得纳闷:付出了一天的劳苦,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有一天,我禁不住这样问他。他回答说:"钓鱼之乐不在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高牧 《天风》1994,(7):8-9
莫强如喜乐行善 所罗门说:“我知道世人,莫强如终身喜乐行善。”(传3:12) 喜乐行善,这是多么宝贵的四个字。一生照这个原则去行,那就是光明的一生,有德行的一生。是神给人所定的旨意,也是神对人的愿望。 这四个字是谈到两个问题,一是心中所有的,一是天天当行的。把它当成座右铭,使它在我们一生的道路中变为事实。  相似文献   
4.
道家学派理论面对忧患强调“天人合一”和解脱,因而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识倾向。道家学派对“道”的体认也体现在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上。审美主体伴随着质态不尽相同的音乐过程,依次连缀形成“有声之乐”、“无怠之声”和“天乐”这三个层面的心理过程流时,这样的音乐才是老子所谓的“大音”,才是道家学派理想中的音乐。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德福一致,表现为德性论从属于幸福论。他首先以"自然目的论"的方式,确立了幸福之为人生的终极目的,进而以"功能论证"将幸福具体表达为灵魂合德性的活动。孔子的德福一致,落在道德与孔颜之乐的关系上。道德与孔颜之乐的基本关系,就反映在"德"-"得"二者的本质关联之中。亚里士多德在"幸福论"的框架下安顿道德,而孔子则在道德的前提下安顿幸福,两者的差别直接开启了其后两千多年德福问题的两种致思进路。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进路,是当代人思考和追求全面的幸福生活的基本框架;而孔子对道德价值本身的挺立及其对由此而来的自得和受用的阐明,则将为当代幸福理论之下的道德实践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周敦颐的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太极图说》依据《易传》以《老》解《易》,以气化宇宙论阐述自然世界的演化过程;《通书》则结合《易传》和《中庸》,展现了儒家人文宇宙观的本义。周敦颐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孔颜乐处",即通过"孔颜乐处"体认圣人之人格与气象,化自然以归人文。在周敦颐的这三层思想中,《太极图说》的宇宙论有明显的道家倾向;《通书》融道入儒,建立了儒家的价值形而上学体系;"孔颜乐处"则指明了宋代儒学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7.
蜗居之乐     
偏居陋巷,卧室斗方,在城乡交界,位陇海线旁,昼看火车穿梭,夜听铁轮叮当一一其声似一曲浑厚交响乐,听之不亦乐乎?面积虽狭窄,逼促难转侧,但心宽无妨;列车奔腾过,车轮响铿锵,心静亦无妨。居有定所,乃人生一大幸事。子羊云:“居有屋,冷有衣,餐有食,若宇内皆然,羊也鼓腹而歌。”  相似文献   
8.
“孔颜之乐”的体验由“道德束缚”转变为“道德美感”,是源于这种美是生命主体在悟道、得道、践道的过程中,消融了道德在人生命中的紧张感、异质感,在美之陶冶中自然而然检点身心,从而自觉追求道,自觉运用礼。这种“乐在其中”体验是在道与人之生命相统一后的精神和谐。作为儒家传统命题的“孔颜之乐”在宋代以后多次被理论阐述,宋明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诠释虽然见仁见智,但相互之间亦存在着共同点,他们在获取“乐”时重视对超越物质基础之上的内在涵养工夫,使“乐”没有摆脱儒家伦理道德成分,指向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未涉而立之年的于建华,于1991年5月8日礼谒早年在闽亲近过弘一大师,现任菲律宾信愿寺方丈的瑞今上人,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瑞老赐法名智凯。建华自皈依佛门后,便发愿用书法和篆刻来宏扬佛法,并刻了方“以笔墨作佛事”图章以示愿心。智凯居士力用戒、定、慧三无漏学来断除贪、嗔、痴三毒的种种惑业,去寻找本自清净的自性。在现实生活中,他无缘消受歌场舞厅、卡拉OK,反而换来六根清净之趣;无缘消受宾馆酒楼、山珍海味,由此反获质朴清健之乐……闲暇时,智凯居士勤敏礼佛参禅,焚香诵经,挥毫治印,反倒觉得“日日是好日”,可谓“春暖花开夏鹃啼,秋月玲珑冬雪清”。  相似文献   
10.
蜗居之乐     
偏居陋巷,卧室斗方,在城乡交界,位陇海线旁,昼看火车穿梭,夜听铁轮叮当一一其声似一曲浑厚交响乐,听之不亦乐乎?面积虽狭窄,逼促难转侧,但心宽无妨;列车奔腾过,车轮响铿锵,心静亦无妨。居有定所,乃人生一大幸事。子羊云:“居有屋,冷有衣,餐有食,若宇内皆然,羊也鼓腹而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