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河南准阳县城关回族镇,一提起回族社首马运生,人们便滔滔不绝地议论开了。马运生同志是1981年恢复清真寺时经全体穆斯林推荐担任清真寺社首的。几年来,又担任了寺管会委员和县伊协委员。从此,他也为清真寺落实房产政策、盖大殿等所做的奉献是无法计算的。为此,穆斯林们提到他都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好社首”。  相似文献   
2.
王生云 《管子学刊》2020,(4):99-106
仁、义、礼、智四个德目,都曾被孔子高度强调过,然而战国诸子运动表明单独强调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免出现其流弊。贵仁易流于无差等,贵智易流于智巧,贵义易流于守义清高遁世。强调仁礼二端,则需凸显义来承转与兼综。在子思学派仁义并举的理论基础上,并在与当时墨家、杨朱学派以及不仕而议的士风斗争的过程中,孟子自觉地并举仁义,并做出仁义为四德“头脑”的解释。孟子仁义并举的努力,彻底扭转了之前四德散立的状况,仁义此后成了儒家之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恕”乃成“仁”之方,也是儒医一直秉承的底线伦理:“医乃仁术”是恕道得以实施的理论基础,生命至上是它的内心动力,而重义轻利则是在操作层面上最真实的体现.阐明儒医恕道思想的现代价值,探索其走进当下医学教育体系的路径,促进医学生恕道情怀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竹林禅派是完全本土化的越南禅学宗派。从竹林头陀接引法螺悟道的过程来看,《课虚录》、《传灯录》、《大慧语录》等是该派重要经典,而《佛说十二头陀经》更具有准宗经的性质,体现了竹林禅派的禅学旨趣。竹林禅派的兴起与衰落都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1995,(5):45-45
伊斯兰教常用词语概念的汉文音译用字李文彩辑原文音译意译乃宾伊先知。泛指伊斯兰教确认的历代圣贤,也指奉派传教的使者。莱苏里使者。专指真主派遣、奉有启示、负有传教使命的圣人。谢里夫尊贵者。专指穆圣之孙哈桑的后裔。赛仪德头领、先生。专指穆圣之孙侯赛因的后裔...  相似文献   
7.
1.从学生方面看,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解决学生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上的人格教育,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上的素质教育,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2.从教师方面看,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展开立美课堂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根本理念、价值诉求、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等要素。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愉悦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威海市立医院为例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在医院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物联网技术患者健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医院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主题     
正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这个主题既表达了道教的核心教义,又反映了道教的社会关怀。从上届论坛的"尊道贵德",到本届论坛的"行道立德",彰显了在现今社会践行道德的迫切性、道行天下的必要性。体现了在行道立德的教义思想主导下,践行和光同尘、济世利人的教化,充分发挥道教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我们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