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美的定义,随着潮流变幻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艺术与设计反映着现实世界价值标准的演进,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追求美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新一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魅力,在于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有着何种不同的抱负与梦想,这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一点一点抛掉了人云亦云的审美情性,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反映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这个世界是什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 我又是什么?为什么不偏不倚、不早不晚,恰在这个时段来到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3.
镂空的美丽     
窗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那些镂空的痕迹,底色更能突出主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学习抗震救灾精神,10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广大道职员工参观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5.
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相似文献   
6.
系统方法在颅脑外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20年来,随着对颅脑外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颅脑外伤后存在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存在于颅内,也广泛存在于颅外,如心血管系统、肺、胃肠道、肾、肝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以及凝血机制障碍、电解质紊乱等[1]。由于这些颅外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要求医务工作者从系统联系的角度考虑问题,采取综合的治疗手段。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颅脑外伤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众多系统、器官的变化,割裂了神经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联系。在颅脑外伤的心血管系统研究中,尽管已有人对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如血流动力学状态、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等分别进行了临床及实验研究,但缺乏对这些改变的综合分析,结果不能发现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与颅脑外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病机。我们的课题立足于对严重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直接监测、心肌损害的酶学证据和对心电图改变进行的连续、动态、综合的研究,发现颅脑外伤后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同伤情有关并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石柳 《中国宗教》2022,(1):44-45
2021年,湖北省各级民宗部门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扎实推进全省宗教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下简称"三爱")主题教育深入开展,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宗教界感悟党和国家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
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红楼梦》原著,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并被公认为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至今,人们偶闻一两句仍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  相似文献   
9.
吴昊 《中国宗教》2020,(2):54-55
老子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观点充分体现在太极拳的运动之中,成为太极拳技击的根本宗旨。太极拳以柔为主的技击艺术,具有松、柔、圆、缓、匀等特点,只有动作自然安舒,轻松柔和,方能使内气顺畅地运行,同时能促进人的意识在太极拳吞化和发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柔的功能,为以柔克刚创造必要条件。太极拳通过身体运动形式阐释"道"的内涵,是道教"动功"修炼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表现形式为修炼者提供悟"道"的实践途径。太极拳遵循"太极生两仪"的阴阳变化原理,强调将意念、呼吸、肢体运动结合起来,将虚实、动静、刚柔、开合种种相反相成的矛盾统一于一体。  相似文献   
10.
变化盲视是指在某些条件下人们往往觉察不到视觉场景中实质性的改变。最近研究表明,变化盲视发生时个体虽然不能有意识地报告变化,但却能无意识地对变化刺激进行加工和反应,也就是产生了内隐觉察。内隐觉察能够引导注意、影响反应速度。与觉察和无觉察相比,内隐觉察的眼动模式具有鲜明的特征。与无变化试次相比,盲视试次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脑电活动变化以及不同的脑区激活。内隐觉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如左侧前额叶在内隐觉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没有视觉干扰的范式应用到变化觉察的神经活动测量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