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嘉玮 《天风》2002,(2):17-17
清晨的阳光总是给我们带来一丝一丝的甜蜜,而那滴滴的雨露也是上帝赐下的点点祝福,无论是阳光还是雨露,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它时的心态,明媚的阳光固然令人舒畅,然而谁又能否认那雨水后的彩虹更令人心动呢? 主赐福如雨。那雨水涤净了我们心中的阴云,使我们成为圣洁。曾经,在细雨蒙蒙的日子,漫步在那被雨雾弥漫的小路上——祥和、宁静,像主耶稣基督慈爱的手,抚慰着我,擦去我的泪。成长,就是一个含着眼泪的微笑,主耶稣是我们生命的陶匠,在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不断铸造着我们新的生命。铸造,是一个不断地破碎旧我产生新我的更新的过程,也是上帝的旨意在我们身上不断  相似文献   
2.
沈锡麟 《天风》1994,(8):41-42
感谢神,我们原来在罪恶过犯中,靠主耶稣的拯救,今天成为神的儿女,蒙恩得救。但得救以后还必须做到以下的四点,这样才使我们的生命得的更丰盛。  相似文献   
3.
《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4.
上博三《周易·夬卦》中的“丧”并非误字,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与此相应的“牵”实为“桑”字,当读为“丧”,而今本中的“牵”可能系“桑”之形讹。  相似文献   
5.
谈谈天课与施舍李鸿鸣慷慨好施是伊斯兰教在南朝鲜提倡的优良传统之一,其主要表现是鼓励穆斯林交纳天课和自由施舍。天课与施舍,虽然都是用财物济贫,但在教法上,二者性质有所区别。天课:阿拉伯语称"则卡特"(),含有"净化、洁净"之意,主要指对穆斯林个人财产的...  相似文献   
6.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的大净和小净,是根据主命、圣行规定的洁身方法,这种方法的来历源远流长。自真主允纳了人类始祖阿丹夫妇违禁食用麦果的悔罪之后,便责令他们洗面、洗手、洗脚和抹头,并由此规定了穆斯林作净千古不易的基本法则。其中“三洗一抹”四项主命,足以唤起人类对阿丹夫妇违禁行为的反思。由于阿丹在接近禁树时。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第一次提出“劳动”概念作为自我意识由非独立存在进展到纯粹自为存在的桥梁。马克思充分肯定黑格尔“劳动”概念提出的意义.但却批判黑格尔将“劳动”局限在自我意识内部,局限在主奴关系的辩证运动中,只是作为抽象思维内部的运动.马克思还批判黑格尔没有看到劳动在现实感性的世界中的异化现象,提出了“异化劳动”揭示出劳动外化对象化所产生的对工人无情的奴役和压迫。  相似文献   
9.
正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是他在海洋上奠定了大地,是他在江河上建立了全世。谁能登上上主的圣山?谁能居留在他的圣殿?是那手洁心清,不慕虚幻的人,是那不发假誓,不行欺骗的人。他必获得上主的降福和拯救者天主的报酬。这样的人是寻求上主的苗裔,追求雅各伯天主仪容的子息。(咏  相似文献   
10.
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古来解释歧义颇多,东汉末荀爽"大归虽同,小事当异"、魏王弼"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南宋赵汝楳"同于为善,制行则殊"三说大体相近,可以简单化为"理同事异"说。北宋程颐"同于人理之常,异于世俗之失"之"和而不流"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宋元明清易学家多从其说。总体上看,程颐的诠释与《大象》德教修养的主旨最为接近,体现了孔子儒家《易》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与"和而不流"在意义上比较接近,"不流"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人格修养。用"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来诠释"同而异"则于主旨有些疏离。全面来看,"理同事异"说也有其道理,"理事"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在思想脉络上的重要关联。"同而异"不应理解为求同存异,这种现代理解没有古典依据。本于程传的精神,"君子以同而异"可以翻译为"君子因此要和而不流、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