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用“80.8”量表法对内蒙古自治区7—22岁汉族学生近3千人进行了测试,并对结果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汉族学生的大脑机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17—18岁时达到成人水平;大脑机能的发育速度,小学阶段快于中学阶段,女学生的小年龄阶段又快于男生的小年龄阶段;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集中程度也在小年龄阶段得到了迅速改善。和全国比较,内蒙古汉族学生的大脑机能发育状态在7—10岁阶段明显落后,青春期后虽仍有差距但程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预览搜索中的优先选择解释机制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按照时间进程分析了视觉标记机制、新刺激出现自动获得注意的机制和时间分离假说,结合预览搜索的时间阶段和相关研究提出了主动非抑制假说,并对预览搜索的不同时间阶段可能涉及的解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玉明  李思瑾  郭田友  谢慧  徐锋  张丹丹 《心理学报》2021,53(10):1094-1104
抑郁症患者的负性心境可能源于其抑制功能障碍。患者在主动遗忘负性材料时无法有效调用背外侧前额叶(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等负责抑制控制的额叶脑网络。同时, 患者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比对非社会信息的加工存在更明显的认知神经障碍, 很难主动遗忘对自己不利的社会反馈信息。为了提高抑郁症患者对负性社会反馈的主动遗忘能力, 本研究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考察抑郁症患者在左侧(n = 32)或右侧DLPFC (n = 30)被激活后其记忆控制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 当患者的DLPFC被TMS激活时, 他们对社会拒绝的回忆正确率与健康对照组(n = 31)无差异, 且TMS激活右侧DLPFC还改善了患者对他人的社会态度。本研究是采用TMS提高抑郁症患者主动遗忘能力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支持了DLPFC与记忆控制功能的因果关系, 还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患者的记忆控制缺陷提供了明确的神经靶点。  相似文献   
4.
快速脱离假说和信号抑制假说都是将传统的自下而上捕获和自上而下控制结合起来的混合模式假说。快速脱离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总能在第一时间自下而上地捕获注意,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注意会迅速脱离该位置。信号抑制假说认为突显干扰物都会产生“注意我”的信号, 当突显干扰物与任务要求不符时, 该信号会被自上而下地抑制以阻止注意捕获发生。前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空间线索提示范式和眼动脱离范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独子探测策略, 而后者相关的研究多采用额外单例范式的变式, 实验中被试采取特征探测策略。未来研究应采用不同的刺激类型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为两个假说提供证据支持, 同时要关注奖赏、训练等因素对“捕获-脱离”和“信号-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玲玲  黄桂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84-1496
个体主动性行为是组织中个体主动做出的面向未来和面向变革的工作行为, 近年来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 (1)在研究主题上, 多数研究发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可以带来正向结果, 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的代价;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性行为对个体层面和组织情境层面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3)在理论机制上, 个体主动性行为的“利弊”效应可用优势互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进行以下理论整合: (1)从个体主动性行为类型出发, 基于智慧主动性的视角揭示其内在机制; (2)从主动性行为者和观察者特征两面性的视角, 实证探讨其背后机理; (3)从主动性行为主客体特征的发展视角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6.
程浩  张亚利  姚雪  张向葵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96-1807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纳入原始文献19篇, 包含25个独立样本, 共7702名被试。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 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发现, 自恋与行为抑制系统存在中度负相关(r = -0.27, 95% CI为[-0.34, -0.21]), 自恋测量工具在两者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 自恋与行为激活系统存在高度正相关(r = 0.46, 95% CI为[0.40, 0.52]), 被试类型在两者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密切关系支持了自恋的主体性理论和人格强化敏感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赵益  何东军 《心理科学》2021,(3):530-536
为了研究眼跳的双相调节理论是否适用于人类的视觉系统,本研究测量了人类被试对分别呈现在三种眼跳时间段(基线、眼跳抑制和眼跳增强)内的光栅的朝向辨别准确率。研究发现:相对于光栅呈现在基线时间段内,被试对呈现在抑制(或增强)时间段内的光栅的朝向辨别准确率显著地更低(或更高)(实验1);另外,只有使用低或中等空间频率光栅作为测试刺激时,才有这种双相调节作用(实验2)。这些结果表明:人类的视觉系统在眼跳过程中存在双相调节机制,并且这种双相调节机制具有刺激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影响其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相关的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过程受损,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他人中心性。在神经生理上表现出与视觉观点采择相关的脑区激活减弱。可能的原因是患者认知功能中反应抑制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的受损所致,建议采用认知干预疗法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目前的研究论证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过程的损伤,对于不同水平的视觉观点采择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模式还未有明确的定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该角度入手,更加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特点和神经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社区矫正人员的表达抑制、抑郁和社会适应三者间的关系,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以及社会适应量表对漳州市269名矫正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 25~40岁之间的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得分高于40岁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女性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分高于男性.已婚、未婚以及离异的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语言熟练度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17位被试参与本研究。被试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在被试完成中英文的stroop色字的任务过程中对被试进行fMRI扫描。结果:在色字相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侧枕叶及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双侧腹侧枕叶有更强的激活。在色字不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枕下回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并无显著激活的脑区。此外,中文Stroop效应引起左侧额下回显著的激活。英文Stroop效应中,左侧额下回无显著激活。结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得出,语言熟练度影响了对注意控制有重要作用的背外侧前额叶以及与反应抑制有关的左侧额下回在Stroop任务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了Stroop任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