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母亲的忍让     
世人的性格多有差异,母亲属于最能忍让的那种,在母亲的为人处事中,考虑更多的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利益,而非自己。记得小时候,我们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跑回来哭诉时,母亲总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想想你自己,或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有没有错?”说实在的,这话听起来不中听,但事过一想又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话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斯源 《天风》2002,(8):22-23
摩西五经,被称为律法书。上帝为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制订了有详尽条文的律法,为使他们为人处事有法可依。律法独独为以色列民所得,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天地万物都是神赐给人的。创世记1章28节教导我们,人要使用和管理万物,更要善待生命,珍惜神的恩典和恩赐。这是持守律法的精义。为什么?因为律法的精义,不是在冰冷的条文,乃是教人待人接物有爱心有善意,对一切的生命都要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要想在人生旅途中"潇洒走一回",具有"上德若谷"的品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在待人接物上,应具有宽宏、宽容、忠厚、大度的品格,切忌待人接物尖酸、刻薄,心胸狭隘.宽容美德,是构建潇洒人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谢文郁 《哲学研究》2012,(11):89-94
<正>人的生存和善的问题是融为一体的。对善的问题做不同的概念处理将导致完全不同的思想史方向,孵育不同的文明。在中国思想史上,孟子专注于善的问题,并在和他人的讨论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善的话语体系,规定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方向。几乎和孟子是同时代人,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也以善的问题为思想主题,给出了一系列关于善的论证,为西方思想史定下了基调。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史发展方向完全不同,我认为和这两位思想家关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