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韩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锡政  叶克林 《学海》2008,(3):115-119
本文粗略比较了中韩两国各自工业化阶段的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并基于韩国案例阐发可供中国社会发展借鉴的一些经验及其意义.韩中两国在历史上的20年中均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韩国:1960-1980;中国:1980-2000).在中国,虽然农民阶级规模发生了巨大萎缩和工人阶级数量已经缓慢减少,但就其社会人口比重而言,农民和工人两大阶级仍是基本的社会阶级.目前中国仍然保有社会主义社会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在韩国,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已经大量减少,与此同时,工人阶级数量却在上升,但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预言相背离的是,中产阶级已在不断壮大.由于不动产拥有者阶级的兴起、不同地区不动产价格差距的悬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及其工人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临时工的涌现等原因,自1990年代以来韩国的社会不平等日趋加深.中国经济总量的继续增长也许最终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为此,中国学者需要关注韩国经验,也即韩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所遭遇的社会不平等的日趋增长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赛场外,有一位始终坐在轮椅上的观众,叫塔比雅。她来自利比亚,自幼失去了双腿,只读了5年的书,她现在是一家花店里的临时工,每个月只能赚到少得可怜的薪水。连行走都很吃力的她,却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无论是球类运动,还是田径运动,她都很喜欢。只要有机会,她就想方设法去看比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