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幸平 《天风》2016,(7):46-47
正不知怎么的,最近一有闲暇,就追起一部剧来,剧名《欢乐颂》。里面有这样五个女孩子:智力超群的安迪、古灵精怪的小曲、成熟老练的小樊、乖巧踏实的小关和没心没肺的小邱,她们都住在同一个名叫"欢乐颂"的公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虽然住的地方叫"欢乐颂",可住在这里的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安迪,聪明过人的职场精英,事业顺风顺水,收入丰厚,也有优秀的男人追求,可幼年孤儿的经历,让她很排斥与别人的肢体接触。小曲,为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家产,为能得到高学历的赵医生青睐而费心费力。小  相似文献   
2.
BOBOs就是指拥有布尔乔亚(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崇尚高品质的物质生活,又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方式的人,也指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味、享受富裕成功、注重心灵自由、追求不羁与流浪的一族。Bo与Bo的结合就是物质与艺术的结合。Bo与Bo的结合已经不再局限于追求物质利益,他们摆脱了布尔乔亚物质主义的樊篱,同时追求精神愉悦和心灵回归。布波族是消费的艺术家。BOBO族本是布鲁克斯对美国一个新阶层的称呼,但却以惊人的速度为全世界大众所接受,并在其他国家得到新的诠释。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同样出现了大批布波族。  相似文献   
3.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收入分配调节除政府与市场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就是伦理调节。本文分析了伦理调节必须依赖于内化的个体德性以及伦理调节的重要作用,总结了伦理调节的基本方式,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负性事件频发,研究以补偿性消费理论为基础,考察低阶层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内因与外因。实验一通过比较高、低状态自尊条件下不同阶层被试的炫耀性消费倾向来考察自尊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受到其状态自尊的调节; 实验二通过比较不同阶层被试对地位及非地位符号商品的支付意愿来考察商品符号价值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阶层大学生只有在商品具有地位符号价值时,才会表现出比高阶层大学生更强烈的炫耀性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不平等是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可能抑制、也可能提升阶层流动感知。在梳理两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作用机制模型。经济不平等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的心理过程,继而对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抑制或提升作用;此外,两者关系也会受到微观个体因素和宏观社会因素的调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和完善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我作为种子教师参加了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亚洲基金会赞助的“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能力——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项目培训,同时我校也是该项目仅有的6所试点学校之一。在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和试点学校的实践工作基础上,我们总结并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经验,强调朋辈心理援助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产生的一群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学习成绩差,尤其是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一些父母自己不懂得约束孩子,送子女上中职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校管理和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孩子通过在学校的教育,能够成为适应社会的人。也就是说,与其他类型的学校和大学相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情况比较复杂,责任更为重大。因为这些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有着许多的心理问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社会阶层心理学研究领域对于主观阶层的研究取向高度重视, 突出表现为强调社会阶层概念中的主观阶层成分, 在理论阐述、概念测量、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上都倾向于关注主观阶层。这一取向为社会阶层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扩展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关注问题的视野。但它也造成了部分研究在理论层面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节、在概念层面过于忽视客观阶层、在方法层面过于依赖操纵主观阶层, 以及在问题层面只关注高低二元阶层划分、对现实阶层多样性关注不足等弊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以厘清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的关系及其不同的预测效应, 在研究设计时对于客观阶层和主观阶层进行更细化的区分, 同时可以更多关注于现实中的具体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