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医学转型的实质是推进医学的整合,微观层面以临床医学的整合为核心部分,宏观上则以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合为核心。在诸多整合之中,以临床医学的整合最为迫切,它是整个医学整合过程中的基础和开端。当前进行的临床中心化整合似乎已成为一种主导的趋势,然而,如何进行中心化整合却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某些医院对专科化的热衷和偏爱更令人担忧,医学资本的诱惑也是当今临床整合的一道障碍,因此,医学整合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医学形式上的重组,更需要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基于阶层线性理论的多层级中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多层级中介效应模型, 并根据阶层线性理论和依次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 详述了多层级中介效应的检验步骤以及中介效应量的估计方法, 在2-1-1和1-1-1中介效应模型中, 推荐采用对层1自变量按组均值中心化, 同时将组均值置于层2截距方程式的中心化方法, 以实现组间和组内中介效应的有效分离。本文还展望了多层级中介效应模型的拓展方向, 即多层级调节性中介模型和多层级结构方程模型; 以及检验方法的拓展, 即Sobel检验和置信区间检验。  相似文献   
3.
霍耐特在批驳了当今主流正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替代这套理论的重构式正义理论.全文论证分为三步:首先,提出了当今主流正义理论的三大支柱,即程序性基本范式、分配公平理念和国家集中;其后,从分配范式入手,对这三个要素依次进行考查并逐个推翻,指出个体自主应是一种主体间存在,进而将权力概念的去中心化引入正义理论;最后,建议用承认关系的理念来替代分配范式,用规范性重构来替代虚拟程序的建构,将视野扩展到非国家性质的机构和组织,以此作为对法制国家治理的补充.该文旨在通过提出这一重构式的、多元导向的正义理论,为弥合哲学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鸿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胡塞尔在其经典的超越论现象学中,为了给交互主体性理论提供一个彻底的、无预设的起点,提出了以他者之他异性为目标的还原——源初还原.这一还原是否切中他者之他异性、能否在方法论上得到彻底执行,构成了对胡塞尔理论的核心挑战.基于"自我批判"的视角,胡塞尔的源初还原可以得到新的解读.这种解读强调源初还原的两个功能,即划分自我领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学和其他社科研究领域,大量实证研究建立调节模型,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关系的影响机制,但在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实践中仍存在不足。我们回顾了均值中心化在基于多元回归的调节效应分析中的作用,均值中心化不影响乘积项(即调节效应)的检验,仅对一阶项(即主效应)的检验有影响。讨论了简单斜率的检验方法,建议在调节变量为连续变量时,使用Johnson-Neyman法进行简单斜率检验;在调节变量为类别变量或研究者对某个调节变量值感兴趣时,使用选点法。并用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调节效应分析。随后展望了调节效应检验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方杰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23,46(1):221-229
多层中介和多层调节效应分析在社科领域已常有应用,但如果将多层中介和调节整合在一起,可以产生2(多层中介类型)×2(调节变量的层次)×3(调节的中介路径)共12种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模型。面对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研究者往往束手无策。详述了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12种有调节的多层中介的分析方法和基于多层结构方程模型的4类有调节的多层中介分析方法,包括正交分割法,随机系数预测法,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和贝叶斯合理值法。这四类方法的核心议题在于如何处理潜调节项。当样本量足够大时,建议选择潜调节结构方程法;当样本量不足时,建议选择贝叶斯合理值法。随后用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并有相应的Mplus程序。最后展望了有调节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贺淇  刘晓明 《心理科学进展》2023,(10):1937-1951
实现型幸福感是当个体的生命活动与深层价值观协调一致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而产生的目的感和意义感。正念可能是影响提高实现型幸福感途径最核心的个体内部因素。近期研究发现:正念特质与实现型幸福感高度正相关,注意觉知和接纳分别通过预测更高的积极品质和缓解负性情绪影响实现型幸福感;正念训练提高了临床与非临床群体的实现型幸福感;S-ART模型(self-awareness,self-regulation,and self-transcendence model)、正念的意义建构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分别从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和行为调节角度解释了正念影响实现型幸福感作用机制。未来应进一步分析正念基本元素对实现型幸福感的差异性影响,深化探索正念影响实现型幸福感机制,开发针对提高实现型幸福感的正念训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