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陈星桥 《法音》2002,(8):20-27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中兴已有15个年头,业已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座大刹。“生活禅”夏令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提倡的“生活禅”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同时,人们对柏林寺祖师赵州从谂及其赵州禅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当年赵州和尚于此拈槌竖拂,举扬宗风,以至有“天下赵州”之誉。而今赵州塔下,郁郁葱葱的新生松柏伴随着千年古柏茁壮成长,令人有满目青山之感。跨越千年时空,赵州禅重放异彩;经历十年浩劫,柏林寺枯木逢春,委实令人感到佛法不可思议,赵州禅不可思议。曾听净…  相似文献   
2.
文稷 《法音》2000,(1):48-49
名驰海内外的福州怡山西禅寺座落在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此处素有“飞凤落洋、第一福地”之称。寺为六朝古刹,古号“信首”,至隋末废圮。唐咸通八年(867),福建观察使李景温礼请长沙 山高僧大安禅师前来驻锡,寺遂中兴。成通十年(869),改名“清禅”,不久又改为“延寿”。五代后唐长兴间(930-933),闽王王延钧奏名“长庆”。五代末,寺遭南唐兵蹂躏,主要建筑物多被焚毁。北宋天圣中(1023——1032)僧宗元重修。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寺”。后以寺位于福州西郊,且郡城外有南禅、北禅…  相似文献   
3.
西夏的佛教(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金波 《法音》2005,(8):34-41
在宋代,中国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自称大夏国(1038—1227),因其位于宋朝的西部,史称西夏。西夏前后共历十个皇帝,享国190年。前期与北宋、辽对峙,后期与南宋、金鼎足,邻近还有回鹘、吐蕃政权,使各王朝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西夏首都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主体民族是党项羌。西夏是一个多种宗教流行的国度。党项人奉行自然崇拜和鬼神信仰,巫术流行。西夏建国前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佛教遂成为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同时也有道教流传,形成以佛教为主,佛教与道教、原始宗教并存的局面。西夏文“…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