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渭祥 《天风》2005,(7):28-29
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So do not be foolish,but understand what the will of the Lord is.(EPHESIANS 5:17) 说到“神的旨意”,因为大家都感到它十分高深莫测,所以有些莫衷一是。正因为此,个别人利用人们对神旨意的敬畏崇拜心理,就冒名“神的旨意”,来蒙哄他人或抬高自己。甚至随便说所谓“预言”,把撒但的欺骗和自己的私意当作“神的旨意”。甚至一件明显不符常识、不合公理的事,就因为被人说成是“神的旨意”使许多软弱的信徒看得“合情合理”,有人也因为听说它是“神的旨意”,就不敢不信,以为提出怀疑就是怀疑神。结果当然是误人害己,有辱主名。  相似文献   
2.
仁慈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对部属表现出个别、全面而长久的关怀,是一种具有建设性、最受部属欢迎的领导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仁慈型领导与领导-部属交换、变革型领导和伦理型领导等其他类型领导方式的异同及其在组织中的功效上.实证研究表明,仁慈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等许多积极工作结果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未来研究应从仁慈型领导影响领导效能的中介和调节变量等研究内容以及使用追踪研究和多层次研究等研究设计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心理咨询作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逐渐为广大干警所了解。一些监狱在这一工作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在干警中也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有些人夸大了心理咨询的作用,认为它无所不能,服刑人员中有什么问题都让其去找咨询员;有些人认为心理咨询和个别教育其实是一回事,不过是换个名称,或者在个别教育的同时加上一点心理学知识罢了;在操作上,有些心理咨询员实际上应用的还是个别教育的方法。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和个别教育虽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主要都是通过交谈来解决问题。但是,它们必竟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下面就它们的异同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个别协议(Idiosyncratic deals,简写为I-deals)指意在使单个员工和雇主双方均受益的,经两者协商而定的,个性化的工作安置(Rousseau,2005)。个别协议可以作为组织和员工良好心理联系的现实依据,它是组织吸引、保留核心员工的重要策略。本文从个别协议的概念、渊源、测量方式、以及与相关组织现象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提出相应建议。文章最后探讨了个别协议未来的研究手段、结构和对象等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翟士英 《天风》1997,(11):29-30
笔者曾在《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在北京一所学校里,有一天一位老师发现一男生偷偷亲了一位女同学。这位老师看见后,仍若无其事地照样上课。课后,她和颜悦色地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个别教育。后来,该同学考入军官学校后给老师写的第一封信就提及这事。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澜  张大均  陈旭 《心理科学》2004,27(6):1389-1392
运用专题辅导、个别咨询辅导和家庭间接辅导相结合的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1)整合性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2)干预措施对学习适应低水平组学生的促进效果较为显着。  相似文献   
7.
6~10岁儿童道德移情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常宇秋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3,26(2):219-223
道德移情是近期日益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情感形式。本研究以6、8、10岁的176名儿童为样本,参照M.L Hoffiman关于道德移情的理论观点,运用个别交谈法以道德情境故事为材料探究了儿童的道德移情特点。结果表明:我国6-10岁儿童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的道德移情反应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他们对集体的道德移情反应强于对个人的道德移情反应;他们对声誉损害的道德移情反应最强、其次是对人身伤害的、最后是对财物损坏的;他们在相同感、内疚感、气愤感诸不同情感上的移情反应与Hoffman的设想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常有个别人拉开了自杀的架势,跳楼跳桥跳广告牌,但他们的动机和目的,却不是为了自杀,而是想通过“自杀”的“表演”,来达到某一目的而已。因此,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自杀秀”。  相似文献   
9.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奖  许燕 《心理学探新》2004,24(4):52-55
该文从认知一行为治疗、个别治疗和团体治疗等方面,介绍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旨在促进国内有关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毅平  谭千保  方柳 《心理科学》2005,28(2):308-310,280
以中国寓言图画故事为刺激材料,采用个别测验的方式,考察了特殊学校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及初中一、三年级共122名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发现:(1)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3)听觉障碍学生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明显地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