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思想史的“两重性”是李锦全先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考察他对思想史进行个案研究、学派分析、整体通观三个层次的翔实分析,探求他贯穿在对象研究中的“哲史融会”的方法取向和“承传创新”的文化立场,揭示他以传统观照现代的实践品格,把学术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学人精神。  相似文献   
2.
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因为人为父母所生养而成长 ,应该给以回报 ,所以孔孟主张对父母尽孝。先秦儒家还提出父慈子孝的对等关系 ,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秦汉大一统以后 ,移孝作忠 ,伦理向政治伸延 ,君父对臣子形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汉朝称以孝治天下 ,建立察孝廉、奖孝悌的制度。对孝道的提倡 ,用以造就一批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孝悌家庭 ,对以家族为本位、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 ,儿女尽孝能和睦家庭 ,进而安定社会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把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 ,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 ,对于维护汉皇朝的统治亦有安定的作用。但是历朝的孝治政策亦有负面效应。由于朝廷奖励孝子 ,有的人就弄虚作假 ,败坏社会风气 ,把孝道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有的虽然真心尽孝 ,但措施不当 ,形成愚昧行为。正面与负面就形成中国古代孝文化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
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关键点之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时期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关于宗教社会作用问题的丰富和发展,它与正确认识、对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问题和全面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息息相关;在宗教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观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8,(5):34-35
刘喜进深知掌握宗教理论方针政策对做好工作的重要性,他抓住一切机会汲取相关知识,始终牢记做好宗教工作要坚持的"两个根本",时刻审视宗教自身的"两重性",深刻把握宗教问题的"五性"。  相似文献   
5.
王昀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13-113
森鸥外是日本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作为日本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学家,其思想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他既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却又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他既是专制制度的控诉者,却又带有浓厚的封建保守思想。小说《高濑舟》的创作主题充分体现了森鸥外思想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