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学报》2021,53(11):1244-1259
相对于面对自己的人际冲突, 以独立自我为主的西方人在面对朋友的人际冲突时表现更智慧(所罗门悖论)。在以互依自我为主的中国人身上所罗门悖论是否会有不同特点?研究1通过在线平台招募中美两国被试, 随机分配到自我与朋友冲突组考察其智慧推理水平, 并考察自我类型的影响。对齐法与方差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美国文化下朋友组智慧推理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中国文化下两组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下独立自我与冲突类型的交互项显著预测智慧推理。在此基础上, 研究2~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过启动不同自我类型, 考察个体在自我或朋友冲突组中的智慧推理差异, 结果显示启动独立自我的朋友组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启动互依自我的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所罗门悖论可能只存在独立自我高的人身上, 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见心理学研究除了关注样本多样性问题外, 更需关注使用单一样本却默认结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穆斯林》2012,(3):74-75
享有"亚欧桥梁"美誉,在地缘上极具战略地位的土耳其共和国,位于东西方文明相会交融之处,横跨欧亚两大洲,北滨黑海,南抵地中海,西邻爱琴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条件,旖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历史遗迹,丰富的文化遗产,日益繁荣的现代娱乐和旅游购物设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集体主义—个体主义"这一基本文化差异维度为基础,围绕文化、基因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当人类执行各种文化任务时,那些为人类生存提供有力帮助的基因会被选择和保留下来;在自我表征,注意和知觉,决策、情绪和意向推断等心理状态或过程上的"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差异都可追溯到脑功能的差异。研究者先后提出社会脑假设、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神经—文化交互作用模型等理论来解释基因、文化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涌现出大量具有真人特征的虚拟人物,他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以获得影响力,然而其背后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当社交媒体虚拟人犯错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其道德判断会有何不同?本文基于心智感知理论,通过5个主要实验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虚拟人道德责任判断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表明,在被告知虚拟人的不道德行为后,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但这种文化差异没有出现在对真人的道德责任判断上(实验1a~1c)。并且不论虚拟人是由真实人类还是人工智能驱动,这种文化差异都会存在(实验1c)。这种文化差异通过感知心智能力来中介(实验2)。具体而言,比起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们认为虚拟人的心智能力(特别是感知力)更高,因此需要承担更大的道德责任。此外,对虚拟人更大的道德责任判断会导致中国文化(相比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们更倾向于对虚拟人施加道德惩罚(实验3)。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将道德责任判断和心智感知的对象拓展到虚拟人上,并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自然为中心的科技认识理性和研究社会伦理为中心的德性价值理性,在东西方构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科技理性和人文价值理性在东西方各自施展了自己的魅力。西方最终发展起了人类文明重要的一方面,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工业经济,而中国在科技理性不似西方那样凸显的情况下,发展出了独特的德性文明。两种理性在本质上是合一的,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也应当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本用情感控制理论来分析教师(教授)在中国和美国化中扮演的角色。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反映在他们分别通过不同的行为来证实他们作为教师的角色身份。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教师行为的情感反应体现了中美化中关于教师的不同角色期望。  相似文献   
7.
夜声 《哲学动态》2012,(11):113
首届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ast-West Studies,简称IAES)年会,于2012年8月11-12日在江苏南通举办,该学会秘书处设在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目前已经出版了多期的英文版《东西方思想杂志》(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和中文版《东西方研究学刊》,其中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余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0,23(6):739-740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对大中学生、社会青年、企业员工等群体的调查表明,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年的择业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知觉中,人们会较多的根据个体的行为表现推论其所具有的人格特质(归纳推论),较少根据人格特质来推论个体的行为表现(演绎推论),Maass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并在西方文化下验证了这一现象。刻板印象在这一不对称性现象中起着调节作用,行为信息与刻板印象是否一致影响了归纳推论,对与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更易做出归纳推论,而对演绎推论没有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归纳推论-演绎推论的不对称性表现存在差异,东方文化下的个体对两种推论过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本文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并总结了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内在原因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论《易经》的英译与世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人类交流与传播史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化现象,从17世纪以来,世界上各种语言和风格的不同<易经>翻译版本就层出不穷.<易经>英语翻译对世界影响重大,但长期以来存在多方面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旨在通过探讨<易经>英译的相关问题以寻找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下<易经>翻译的改进与<易经>世界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