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题之师     
1977年夏天,初中毕业的我正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末班车”,目的地是长白山尾一个叫四道沟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2.
笛声悠悠     
万菊来 《天风》2008,(10):46-47
这已是黄观宝与沈凤夫妻俩第二次搬家。每次搬家他们都要丢掉不少东西,唯独一支竹笛被他们一直带在身边舍不得丢掉。这支竹笛因年代的久远都巳出现裂痕,吹出来的声音也沙哑难听,但是他们却珍藏着,犹如珍藏一件稀世之宝。笛子虽然破损,但是,笛子上面用小楷刻的一行小字却清晰可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插队农村的指示。沈凤抚摸着笛子,细细端详笛子上的字句,心早巳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耳畔似乎又回荡着年轻时代黄观宝吹奏优美的笛声带给她的欢快愉悦。那悠悠的笛声该是怎样一曲爱情恋歌啊!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路口     
人选择一种生活,扮演一种角色,不管怎样,都不必自卑。钱多钱少,都有烦恼;官大官小,没完没了。人的命运大部分被时间空间规定:早一点上山下乡,迟一点不包分配;城市搭积木,乡村玩泥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好在上苍给予每个人奋斗的权利,人生如翻书,日子是一页页过的,同一个村落的孩童,连老师也不知他们将来的去向。  相似文献   
4.
认识他是在一个知青聚会的饭局上。 当时,大家众星捧月般围住他讨要成功的秘笈。其实,刚步入社会时,他和大家一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衣的再教育;在知青大返城的洪流中,他同样被一浪打进一家国营厂子里当工人。所不同的是,改革开放之初,他不安于现状,是全县第一个辞去公职,裸身下海去广东捞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5.
认识一位老者。老人很健谈,可他的话语,总让我觉得有些怪怪的。每句话中都有一句我们那时候……他的青春年华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的。对于那个时代的迷恋和追忆,已经让他将所有的情感好恶替代了对是非的理性判断。只有在谈到当红卫兵、上山下乡、文革中的派系文攻武斗,才让他双目炯炯、眉飞色舞。即便是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路口     
人选择一种生活,扮演一种角色,不管怎样,都不必自卑。钱多钱少,都有烦恼;官人官小,没完没了。人的命运大部分被时间空间规定:早一点上山下乡,迟一点不包分配;城市搭积木,乡村玩泥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好在上苍给予每个人奋斗的权利,人生如翻书,日子是一页页过的,同一个村落的孩童,连老师也不知他们将来的去向。  相似文献   
7.
李培辉 《天风》2009,(2):30-31
寒冷的冬日里涌动着一股暖流,福建省仙游县城乡的教堂里活跃着一支老知青感恩唱诗班,他们都是于上世纪60年代期间上山下乡的知青。而今,已年过花甲或近古稀的老知青走上了教会的事奉道路,用他们那老当益壮的歌喉来传扬主的爱、见证主的名。  相似文献   
8.
可能每一位求职者,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应聘的成功率?答案是:有的放矢地"瞄准"。在什么山唱什么歌,根据职位的具体情况,选定一个"瞄准"目标,集中优势力量,有的放矢,这就是"瞄准"的战略精髓所在。它与应聘中的机会主义随意性针锋相对,特别注重针对性、目的性和唯一性,因而容易产生"投入多产出高"的理想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应聘成功的几率。在这方面,葛优等名人颇有心得,值得人们学习借鉴。葛优:瞄准自己的长项1976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高中毕业生葛优来到北京昌平县兴寿公社插队,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