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的政治基础上,形成了他的民主主义的伦理思想,突出特色是他所倡导的“服务道德”。其要点是,以民主平等取代等级特权制度,这是服务道德的政治前提;实行人道主义、维护人的尊严,这是服务道德的基本要求;铲除皇帝思想、树立公仆观念,这是实践服务道德的基本途径。孙中山的伦理思想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服务道德”思想仍然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于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在武汉大学联合举办了"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这是第一次对辛亥革命时期哲学思想发展进行专题研究的全国性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3.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共理论创新的典范之一,而这一理论的创立,跟当时国共双方的理论斗争息息相关.本文以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对三民主义解释策略的演变为线索,回顾了国共双方这一时期的理论斗争历程.在这一理论斗争中,人们常常只关注毛泽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而忽略了毛泽东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理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毛泽东的新三民主义理论为其新民主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从事于新儒学的研究和宣传,为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关于中国儒家伦理精神的阐释,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姚中秋 《现代哲学》2015,(3):96-106
学界对孙中山先生与儒家思想间的关系已有一定讨论。然仅从儒学立论,远不足以把握孙中山思想之历史意义。迭经挫折而深思熟虑之后,因为独特的身份担当意识,形成清晰而坚定的道统自觉,方为晚年孙中山先生思想中之最为突出者。本文尝试从孙中山革命-建国-立宪者的特殊身份,索解中山先生之道统自觉,略述此一自觉之文化、政治后果,并探讨此一道统成就其现代肉身之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学说与儒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中国优良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重视继承、弘扬,其中儒家学说中有不少观点就是他所乐道的。 一 继承与吸收,无论是对一个思想家、一个学派的形成发展,还是对一个民族(或国家)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创立,都是不可少的,从近代中国来看,有成就的思想家大都重视继承和吸收,只不过其侧重点不同。孙中山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人。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是在“新旧潮流相冲突”中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的。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其特点、短长,“各有各的文明”(《在桂林学界欢迎会的演说》)。立足于这一点,从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需要出发,他说:“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与邵元冲的谈话》)“一切学术”,当然包括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让我们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如何做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