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新平 《天风》2017,(8):4-5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发展曾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督教最早形成于亚洲,具有东方文化的色彩和信仰特点,只是当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国教化以后,才逐渐演化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形态。而在基督教的扩展发展中,基督教一方面在全球传播,不再只是西方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吴明 《佛教文化》1996,(2):25-27
上面几期禅定漫谈中,我们概略地讲了如来禅和祖师禅,也就是由凡夫的禅而说到圣道的禅,又由小乘的禅而说到大乘的禅,又由渐教的禅而说到领教的禅。总之,就是由如来禅说到了祖师禅,愈说愈高,似乎已到极点。但是这些都只是显教的禅,现在要进一步说说密教的禅,也就是秘密禅。学密教的禅,一定要有学显教禅的基础,或者说要有显教禅的基本功,否则就难以“由显入密”。佛法是讲显密圆融的,但圆融不碍差别,修持还得有次第,才能如理如量。大家都知道,圆融显密,本不应分冷显密高下的,因为佛法是圆满具足的。但在修持过程中,为了教学…  相似文献   
3.
吴明 《佛教文化》1995,(2):22-24
前面讲过如来禅的四禅八定的初禅,有人提出如何实修的问题。这就是我现在要讲的“数息观”。“数息观”与“不净观”为佛法修定的“二甘露门”。出家人宜偏重于修“不净观”,在家人则宜偏重于修“数息观”。本来“数息”是“六妙门”中“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净息、还息”六个修息妙门之一,而且是首要之一,它既有显教的修法——显教六妙门,  相似文献   
4.
通过"体""相""用"三大,华严宗对其核心范畴——"法界"("一心")作了独到地理论探讨。"体"即缘起性空基础上的物我万法的实际本质与究竟体性,依"体"之"用"即众生转净还灭和诸佛功德教化及其宇宙万法与究竟体性的二而不二,"相"是"自体相"即宇宙物我万法所构成与展示出的无尽缘起样态的旨趣追求。"法界"("一心")之"体""相""用"的"三维一体"构成了华严宗思想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11,(8):28-31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介子,号莱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1631-1700)、梁佩兰(1629-1705)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诗有屈原、李白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屈太均儿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初名邵龙,号非池,又名邵隆,字骚余。  相似文献   
6.
如果每个人都注意减少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好的方面就会不断增进。从这个角度而言,佛教的烦恼观可以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的烦恼观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佛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待烦恼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与佛教整体风貌的改变相呼应。在早期佛教时期,佛教对于烦恼持排斥、打压的态度,将其视为敌人一般,整体上表现出逃避、远离和寂灭的色彩。到大  相似文献   
7.
郭敏 《道德与文明》2019,(1):116-12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道德引领既植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相关历史经验,又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构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的三大维度,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的道德引领维度,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的道德引领维度,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的道德引领维度。  相似文献   
8.
佛教发生在印度,但发展却是在中国。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佛教理论。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发展到了极盛,形成了各宗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要研究中国佛学思想,首先必须重点研究隋唐佛学思想,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佛教学所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在佛教发展过程中,对五台民情风俗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五台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带上了宗教色彩。一、佛教信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中国佛、道、儒三教之一。佛教的基本教义是空、  相似文献   
10.
智文 《中国宗教》2017,(8):60-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应该从教义上深刻阐释自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资相益、相融相通的价值关联,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佛教的入世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