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伊斯兰学者。他从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出发,同时结合苏非神秘主义的修道方式,在自己的汉文译著中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本文着重从“习学”、“三品十条”和“正心”等方面,讨论了王岱舆的伊斯兰道德修养观及其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佛言祖语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是三昧三种:欲界、未到地、初禅,与觉观相应故,名有觉有观;二禅中间,但观相应故,名无觉有观;从第二禅乃至有顶地,非觉观相应故,名无觉无观。  相似文献   
3.
以五台山为代表,唐代河东地区佛教发展迅速,境内旧存和新建佛寺众多,寺院林立,各州县均有佛寺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在经济、政治、交通、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佛寺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密集程度不一。对于佛寺分布的研究,可以认识唐代河东地区佛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学》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当时被编入《礼记》之中,与其他各篇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以致湮没了数百年而未能引起注意。自唐代韩愈表彰以来,《大学》才逐渐受到重视。尤其经过程朱的推崇,其渐渐由《礼记》中的一篇而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成为与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修身与修心     
释学诚 《法音》2015,(3):26-33
<正>一、心外求法迷失生命价值修治身心成就智慧人生《诸法集要经》云:"一切有为相,皆归生住灭。"一部车、一台电脑,乃至我们的房子,用久了就会坏,就需要修理。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一种存在形式,都有生、住、灭无常变化的特点。人是由身心两部分组成的,从少年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人的色身在不断变化,内心也在不断变化。人都有痛苦和快乐的感受,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快乐,祛除痛苦。那么,怎样让我们在变化的过程中越来  相似文献   
8.
《浅析犯罪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犯罪学”领域中一个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讨的关于犯罪的基本问题,对犯罪是个人身心演变观象还是纯社会现象呢?在本论中笔以五大影响来浅述犯罪人格形成的过程。即(一)犯罪的人格受家庭的影响;(二)犯罪的人格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三)犯罪的人格受化因素的影响;(四)犯罪的人格受地域的影响;(五)犯罪的人格受学校、工作场所等近邻的影响。当然仅从这五个方面研究论述这样一个关于“人格”过渡成“犯罪”人格的形成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做公安保卫工作的同志深感面对犯罪人格的变化在现阶段不断更新,实际观察难以适应形势的迫切需要,急需我们加倍从实践中继续摸索,为理论出更全面现实的犯罪人格形成过程发展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9.
《茶之书》中,有一则有趣的故事。茶师千利休,看着儿子少庵打扫庭院。当儿子完成工作时,茶师却要求他重做一次。于是,少庵又花了一个小时扫院。然后,他说:"父亲,已经没事可做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笼也擦拭多遍。树木洒过了水,苔藓上也闪耀着翠绿,没有一枝一叶留在地上。"  相似文献   
10.
一,在设计过程中转变自己 在传统的备课中,我们往往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牵,如何引,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明、讲透。它的一大特点是“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因此,在讲的设计上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缺乏考虑学生的兴趣、动机、积极性、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备课时很少在激发学生情感上做文章,“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