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12月7日上午,"净慧长老与黄梅佛教——第五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在湖北黄梅开幕。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琼达、巡视员裴飚,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副主任熊华启,黄冈市市长陈安丽、市委统战部长王立兵;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慈法师、印顺法师,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明海法师,以及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2.
应青松观香港道教学院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中国道教学院副学院长李养正以及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尹志华一行三人,于2001年1月18日至22日,参加了香港道教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暨“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厦门、广州、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日本的学者30余人。香港道教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于1月18日晚在九龙逸东酒店隆重举行。香港青松观董事局主席、香港道教学院院长蔡惠霖先生致欢迎辞,香港道教学院副院长赵球大先生介绍了学院十 年来的工作情况。应邀致辞的嘉宾有:日本…  相似文献   
3.
杨笑天 《法音》2002,(9):42-42
以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理事长、日本佛教大学前校长高桥弘次教授为团长的“佛教大学祖迹研修团”一行11人。于8月25日至9月1日访问了我国。  相似文献   
4.
越南佛教的国际化与1945年到1975年的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等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一行禅师一直竭尽全力,尝试结束战争,使越南人民从战争的浩劫中摆脱出来,努力为战争难民提供帮助。定居法国后,他创立梅村禅修中心,成立统一佛教会,在欧美各国建立道场,积极培养弟子,撰写大量著作,为越南佛教的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行三昧是文殊禅法,也是佛教的根本禅法。它源于《大般若经》和《文殊般若经》。它既是一种顿悟禅,又是一种渐悟禅和念佛禅。至于自由三昧,也是源于这一根本禅法。所以,它对后世禅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禅宗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军 《中国道教》2005,(1):60-60
2004年12月19日上午,以前总统瓦希德为团长的印度尼西亚宗教代表团一行30余人,在“中宗和”有关人士的陪同下前来北京白云观参观。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副秘书长孙同昌与代表团一行在西客堂进行了友好交流。白云观徐信权道长等陪同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该观主要殿堂,并向客人介绍了白云观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7.
常听人们谈起快意的新、马、泰之旅,这在我的心海中自然也常荡起一泓向往的涟漪。新加坡我是早已经去过,那里美丽的风景,洁净的市容,规则的生活,环境和人群都是那么的和谐文明……至今那里经过的日子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终于在1999年11月17日,受中国道教协会委派,有机会随同张继禹副会长一行四人,前往泰国参访考察。实际这次是我会对泰国北揽坡本头公妈值卯理事会的礼节性回访。在泰国历时13天,所见所闻深有感触。在人们的印象中,泰国就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度,那众多宏伟的佛寺,金碧辉煌的浮屠,确是不虚“黄袍佛国…  相似文献   
8.
禅学     
当今之世,谈禅者可谓多矣,或傍教界、气功界以探究禅定奥秘,或依学术界而治禅宗历史,或从文化界来禅外说禅,就中往往又以在家人——而非出家人——为主体,一时颇有“居士佛教”卷土重来之势。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似宜引起大家注意:一是历史上的禅学总体脉络如何?谈禅,先要自问基本概念弄清楚了没有?二来,尤为要紧的是,宋明以来,乃至于今,“居士佛教”何以形成,何以一再春风吹又生?在下就此寄语天下同参:读文溪先生斯文,事须关己——因为我们亦“禅学热”、“居士热”中人……  相似文献   
9.
在新旧世纪之交、百物蔚阜、万类郁兴的季节,我承蒙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佛教禅净协会理事长惠空法师的盛情邀请,于6月1日前往台湾作半个月的学术访问。在主人周详的安排下,我们大陆一行数人先后参访了中枥市圆光寺、圆光佛学院和圆光佛学研究所、新竹市玄奘人文社会学院(玄奘大学)及宗教研究所、土城承天禅寺、汐止慈航堂和弥勒内院、花莲市静思精舍及其所属的慈济医院和慈济医学院、台中县太平市慈光寺及慈光禅学院、清凉寺、南投县埔里人乘寺地藏院、日月潭边的玄奘寺。  相似文献   
10.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