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凯 《美与时代》2014,(12):12-12
文章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一体论的概念、意义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城市规划一体论的重要性,对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在其“仁学”中表达了“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从表面来看,这是对宋明理学万物一体论的继承和发展,但实际上两者有着重要差别。在理论面向上,理学的万物一体论主要指向道德主体经过修养所达到的主观精神境界,谭嗣同的万物一体论则主要是在“以太”“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客观存有层面进行阐述。在价值指向上,理学的万物一体论始终坚持“仁”的特殊性和差等性,谭嗣同的万物一体论则将“仁”理解为消除人我之别的无差别平等。造成两者上述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宇宙论根据的不同:理学的万物一体论是建立在宇宙造化生生不息的基础上的,差异性是造化之必然,也是统一性之前提;谭嗣同的万物一体论则以均质无差别的“以太”作为宇宙本原,由此无差别同一才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丁宇峰  付坚强 《学海》2022,(4):147-154+163
宅基地流转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变动,其法律规范的核心困境在于如何确定流转的范围、实现“三权分置”和处理房地关系。首先,在流转范围方面,通过分配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关系说明受让主体应实现一般化。立法上应随改革推进而实现规范化,解释论上则应论证居民购农房合同的有效性。其次,“三权分置”中资格权构造为集体经济组织法内的分配制度,而宅基地使用权则随着房屋的建成呈现去身份的特性。再次,在房地关系上应坚持“房地一体”,这不仅符合我国不动产物权的体系逻辑,也是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万物一体"的思想,以天道自然、宇宙一体、一体归仁、生命感通、生生和谐与天下大同为其基本内容,以其内在心性的感通性、类推性、扩充性作为其证成为"一体之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为笔者所着力建构的现代共生哲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笔者倡导的的共生哲学的实质,就是藉以阐明大道或存有是如何在宇宙及其现实世界中彼此共同相处与和谐共进的.因此从共生哲学的意义来看,儒家"万物一体"的思想,在道德形上学的层面上,含蕴着现代共生哲学的基本内涵,它的现代价值就在于,它为人类走出当下的天-人、人-自然、人-我和人-人的对立与两橛,提供了无尽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明鉴.  相似文献   
5.
儒家人物关系论与现代生态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人物关系论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基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哲学基础,儒家提出了“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人物关系原则。这对于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学、保护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侯忠海 《哲学研究》2012,(3):105-110,118
<正>多位一体与作为辩证法的三位一体产生于古希腊思想,而作为宗教奥秘的三位一体思想在基督教思想中得到凸显。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就从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等各个角度展示着多位一体的思想,只不过各个历史阶段侧重点不一样。莱布尼茨从认识论的层面对多位一体的思想作了深入论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国礼乐教化的人文主义大传统,理性地反思宗教观念、体验、行为和体制,加强和完善宗教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晚清以来,中国就陷入了"中西古今"格局之下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组织模式、百姓礼俗生活和民族文化心理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今天,全球一体化加剧,中国文化生态呈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态势,更易使人陷  相似文献   
9.
罗近溪的"格物"说--从"格物"之悟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罗近溪早年的"格物"之悟出发,详细考察了罗近溪"格物"说的具体内涵,认为罗近溪的"格物"说奠基在他的"大学"说和"知止"说之上,一方面阐扬了"万物一体"的思想,另一方面规定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道德--政治实践活动的先后程序.罗近溪的"格物"说构成他解读<大学>和儒家经典的基本视角,在儒家经典诠释学和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娜 《现代哲学》2013,(1):107-112
《论语》中,作为古代儒家伦理情感基础的“孝”,包含“孝”的道德本原性、孝与“父之道”、孝与“礼”、孝与体察父母之心、孝与“养”、孝与“直”及亲亲相隐等方面的义理.批判扬弃《论语》中的“孝”思想,对推进当今养老、敬老道德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