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战略、新实践。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本质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如何尽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本人结合近几年到少数民族村寨的调研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中,《诸子略》以下五略著作部数与所列"家数"大体一致。但在《六艺略》中出现了多部著作只算一家的现象。前人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这不是传抄失误,也不是刘歆、班固的疏忽。刘歆与班固按照四个规则计算《六艺略》的家数。这些规则源自西汉经学师法、家法传统。  相似文献   
3.
弯下腰去     
山东寿光有个农民叫刘成德,他因为研究出了“一边倒”桃树的栽培技术而一举闻名,被称为“寿光桃王”。“一边倒”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高产,按照一般情况,一亩桃树最多只能产出2000斤左右的桃子,而刘成德“一边倒”树型结出的桃子产量,每亩却能达到5000斤至1万斤,粗略估算,一亩地毛收入可达2万余元。如今,刘成德的这一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每年的收入也超过百万元,成为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4.
沐霖 《天风》2004,(8):44-45
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揭露或显明某事,使真相向一个探索的人敞开的涵义。启示——表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念,即“我们需要被告知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启示——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上帝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尔岐以治经学、独精“三礼”而闻名于世。他遭遇明清鼎革之变,隐居不仕,以教学、著书为事。一生好学乐学,务广博而有宗旨,尊崇程朱,发扬“正学”,提倡笃志力行,重视学以致用。他出入于经学、理学,既有汉学的细密功夫,又擅长宋学的理论思维,在形似、神似之外,又提出了“影似”的概念,认为《周易》的卦爻象对于物象来说,既不是形似,也不是神似,而是“影似”;他学宗程朱,又不盲从程朱,在理气论、心性论、有对论三方面,左右采获,造诣极深,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真正的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从"照着讲"<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转向"接着讲""贞元六书",他以逻辑分析法诠释程朱理学,创新出"理"、"气"、"道体"、"大全"四个主要概念与"真际"、"实际"两个世界,以及"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以自己独创的形而上学说明了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构建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依据冯先生一以贯之地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哲学的功能与作用、目的与意义,以及把人生哲学作为"新理学"的起点、巅峰与归宿,本文特地把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新诠为"新理学的人生哲学体系".冯先生创立"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激情源于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对民族复兴的热望,其崇高的理想与精神境界则是"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10.
自牧(五)     
汪维藩 《天风》2008,(22):28-29
(十三)启蒙者三十而立之前,从未认真劳动过。生平开始劳动,是1958年划为"右派"之后。第一次劳动,是打扫神学院教学楼二楼东南一间图书室,显得十分笨拙。当时负责教学楼杂务的工友吴宗庆,亲切地把着手教我如何使用拖把,如何将地上的垃圾推成一小堆,用拖把轻轻一卷便全都带走了,在周围一片冷眼与鄙夷之中,这是难得的一丝温暖。"文革"后归队时,吴宗庆仍在金陵当工友,并且始终保持着工人本色,直到去世。不像后来个别人从工人提升为干部,不仅带上官气,还会仗势欺人。90年代,我曾连续三年在老吴的忌日向他献上一束鲜花,我忘不了那位把着手教我拖地板的老师,忘不了20年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