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世纪,俄罗斯有两位以文学家著称的大师级思想家,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本世纪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用这样的话来评述这二位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2.
稿约     
《学海》2012,(5):2
《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战略、新实践。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本质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如何尽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本人结合近几年到少数民族村寨的调研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0月11日至14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风景秀丽的灵隐景区、杭州佛学院新校区举行了"东南佛国.杭州"首届佛教文化节暨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杭州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5.
陈星桥 《法音》2009,(8):47-5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跨越了30个年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们国家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歌猛进。常言道,国家兴则佛教兴。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必将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之一,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慧远判教观的核心是四宗判教。四宗判教在慧光等人提出之后,由于其自身的张力,分别按照"浅深"和"平等"两个原则展开。其发展主流是"浅深"这一原则。慧远则坚持"平等"的原则,倡导平等大乘经教观,认为大乘经教只有法门的差异,而无浅深之别。但同时慧远又坚持大乘二宗具有浅深之分。由此,慧远大乘二宗的判教依据不是某部经典,而是大乘经教阐明的具有浅深的义理及二宗对这些义理的理解层次。平等的大乘经教观是慧远判教观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慧远消弭当时大乘教派纷争的努力,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悖论,这一努力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7.
弯下腰去     
山东寿光有个农民叫刘成德,他因为研究出了“一边倒”桃树的栽培技术而一举闻名,被称为“寿光桃王”。“一边倒”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高产,按照一般情况,一亩桃树最多只能产出2000斤左右的桃子,而刘成德“一边倒”树型结出的桃子产量,每亩却能达到5000斤至1万斤,粗略估算,一亩地毛收入可达2万余元。如今,刘成德的这一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每年的收入也超过百万元,成为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8.
沐霖 《天风》2004,(8):44-45
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揭露或显明某事,使真相向一个探索的人敞开的涵义。启示——表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念,即“我们需要被告知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启示——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上帝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真正的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