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战略、新实践。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本质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如何尽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本人结合近几年到少数民族村寨的调研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弯下腰去     
山东寿光有个农民叫刘成德,他因为研究出了“一边倒”桃树的栽培技术而一举闻名,被称为“寿光桃王”。“一边倒”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高产,按照一般情况,一亩桃树最多只能产出2000斤左右的桃子,而刘成德“一边倒”树型结出的桃子产量,每亩却能达到5000斤至1万斤,粗略估算,一亩地毛收入可达2万余元。如今,刘成德的这一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每年的收入也超过百万元,成为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3.
沐霖 《天风》2004,(8):44-45
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揭露或显明某事,使真相向一个探索的人敞开的涵义。启示——表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念,即“我们需要被告知上帝是怎样的一位上帝”。启示——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上帝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尔岐以治经学、独精“三礼”而闻名于世。他遭遇明清鼎革之变,隐居不仕,以教学、著书为事。一生好学乐学,务广博而有宗旨,尊崇程朱,发扬“正学”,提倡笃志力行,重视学以致用。他出入于经学、理学,既有汉学的细密功夫,又擅长宋学的理论思维,在形似、神似之外,又提出了“影似”的概念,认为《周易》的卦爻象对于物象来说,既不是形似,也不是神似,而是“影似”;他学宗程朱,又不盲从程朱,在理气论、心性论、有对论三方面,左右采获,造诣极深,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在思想的极目之处,我光着头、光着脚丫,在一场如织的细雨中,漫无边际地行走、奔逐……二大地太辽阔了,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而一场雨的降临,又使它平添了缥缈、神秘、艨胧的意境,让人感到是走在一幅江南的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真正的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自牧(五)     
汪维藩 《天风》2008,(22):28-29
(十三)启蒙者三十而立之前,从未认真劳动过。生平开始劳动,是1958年划为"右派"之后。第一次劳动,是打扫神学院教学楼二楼东南一间图书室,显得十分笨拙。当时负责教学楼杂务的工友吴宗庆,亲切地把着手教我如何使用拖把,如何将地上的垃圾推成一小堆,用拖把轻轻一卷便全都带走了,在周围一片冷眼与鄙夷之中,这是难得的一丝温暖。"文革"后归队时,吴宗庆仍在金陵当工友,并且始终保持着工人本色,直到去世。不像后来个别人从工人提升为干部,不仅带上官气,还会仗势欺人。90年代,我曾连续三年在老吴的忌日向他献上一束鲜花,我忘不了那位把着手教我拖地板的老师,忘不了20年劳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当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刚刚起步,面对的所有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伴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中国宗教将会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成为中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公益慈善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