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迄今,有关抑郁的基因×环境交互研究多数基于“单胺缺陷假说”,相对较少有研究以“HPA轴假说”为框架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且忽视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本研究对1081名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考察NR3C1基因Bcl1多态性与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历较多压力性事件时,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GG纯合子携带者;经历较少压力性事件时,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无差异。此外,通过区分独立性压力性事件和预测早期抑郁进一步排除了基因-环境相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DRD4基因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且与环境交互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通过梳理既有研究,本文从性别差异、亲社会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发展动态性等角度探讨了亲社会行为遗传研究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DRD4基因作用于亲社会行为的潜在脑机制。未来研究应采用纵向设计探究DRD4基因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动态性问题,并深入探索其性别差异;采用多质多法分析考察不同类型亲社会行为遗传机制的差异性;采用影像遗传学设计揭示“DRD4基因—脑—亲社会行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