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多学者认为朱子"四端之发有不中节"的思想动摇了其性善论的基础.这种看法存在着"双重滑转",既把"四端之发"滑转为"四端",又把"不中节"滑转为"不善",由此对朱子的相关思想产生了严重误解.通过分析可知,"四端之发"的整体过程在时间中包括"发显""持存"和"落实"三个阶段,"不中节"只能指涉后两个阶段,"发显"的四端本身则纯善无恶.因此"四端之发"之"不中节"并不蕴含"四端"之"不善",朱子性善论的基础仍可保持牢固.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967名青少年被试(平均年龄13.22±0.36岁,男生1018人)进行三年追踪,运用个体定向方法考察青少年早期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异质性共发模式及其稳定性、与同伴关系间联系。结果发现三时间点均存在5个身体—关系攻击共发模式组:高身体—关系攻击组、中等身体—关系攻击组、中下身体且低关系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下关系攻击组、低身体—关系攻击组,表明两类攻击总体上表现出水平一致或类似的共发模式,且具跨年龄一致性。各共发模式身份表现出有差异的跨时间稳定性,低攻击组稳定性最高,其次是高攻击组、中等攻击组,低身体且中下关系攻击组转变概率最高。高攻击组同伴拒绝水平最高、同伴接纳最低,低攻击组反之,其他组同伴拒绝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攻击组,为两类攻击亚组共发模式提供了效度证据。  相似文献   
3.
魏荣 《宗教学研究》2005,1(4):139-140
本文先引述了<太平经>的版本问题,进而简要分析了其成书时期、著者、思想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平经>中的"治国"所运用的"三"和"承负"两种思想,最后将其"治国"思想归结到君、臣、民"三合相通","立致太平"上.  相似文献   
4.
舞台与讲台     
计文 《天风》2018,(1):1-1
圣诞节也许是不少教牧同工最忙的节日,在我过去担任堂里主任牧师时曾调侃自己:'你圣诞快乐,我圣诞忙碌.'一位90后青年教牧在微信上也自嘲'累得趴下'.其不太开心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教会的圣诞聚会,为什么非要弄得像草根‘春晚’?'陕西的一位牧师在博客上曾提到这样一件事:几年前他受邀在某教会圣诞夜的聚会上讲道,但'晚会编导'却告诉他,因节目众多,最多只能给他5分钟的讲道时间。他先是顺服了,但事后却为该教会重演出、轻讲道的做法感到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5.
道家春季话养生□王成亚●养生(亦谓摄生)者,并非禅坐静养、气功吐纳,也非采战之诀、导引之术所专用。最要紧的是顺应四时阴阳,要在日用而不可缺少的生活中注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述:黄帝问歧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相似文献   
6.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改变     
厉永举 《天风》1996,(1):43-43
圣经上说,我们信耶稣的人,等到耶稣再来的时候便要复活或是改变,要带着一个荣耀发光的身体与主一同活在新天新地里,直到永远。有许多人对这一点根本不信,认为这只不过是虚幻的神话而已,因为人往往是只相信眼见。  相似文献   
8.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具有多重文化学术意义.它的发表,立刻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一年来,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考释、文本解读、楚竹书<周易>特殊符号以及卦序问题上.其中又以文字考释和特殊符号问题的讨论最多.  相似文献   
10.
郭雍是兼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属于程门支流.郭雍秉承义理解易之风,推崇二程、张载而又自成一家.郭雍反对象数派的<河图><洛书>衍生大易的观点.他认为<易>为圣人明道之书.到了春秋时期,大道不行,卜筮成为主流.<易>为包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所作.对"道、象、数"的关系,郭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郭雍还认为汉代以来,象数之学附会于<易>,圣人之道熄灭无传.直到程颢、程颐、张载三先生发挥易理精奥,圣人之道才得以重现.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是程颐的学生,郭雍作<郭氏传家易说>的目的就是继承程颐和其父的解<易>传统,阐明圣人之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