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立华 《天风》1997,(7):17-18
(一)神学院:香港目前共有114间神学院,两间特殊院校 类别:宗派性有10间:建道神学院(宣道会)、浸信会神学院(关南浸信会)、播道神学院(播道会)、香港神学院(中华传道会)、协同神学院(路德会)、中国浸信会神学院(美北浸信会)。  相似文献   
2.
(一)从“生与死”谈起 在生命哲学史上有三位世界级的思想家给我们解答了“生命”的奥秘: 孔子是人文主义的创始者,他对生命的看法似乎流入到“不可知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11) 耶稣是基督宗教的创始者,他对生命的看法可谓不同凡响。多默曰:主乎,吾侪既不知尔之所往,又焉能识其途哉?耶稣曰:“予即途也,真谛也,生命也。人欲诣父,舍予末由”!(若望福音:O14:5—6)。  相似文献   
3.
一、比较方法的意义与界限假定一个人严肃地对待哲学,那么任何试图比较卡尔.雅斯贝尔斯与马丁.海德格尔的作法都难免显得十分可疑。也许,甚至将比较方法列入哲学工具之标准目录也显得可疑,但是,那些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们却常为这种方法所提供的巨大的解释收益而辩护。当然,对于我  相似文献   
4.
魏荣 《宗教学研究》2005,1(4):139-140
本文先引述了<太平经>的版本问题,进而简要分析了其成书时期、著者、思想来源以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平经>中的"治国"所运用的"三"和"承负"两种思想,最后将其"治国"思想归结到君、臣、民"三合相通","立致太平"上.  相似文献   
5.
蔡莹莹 《管子学刊》2012,(1):115-122
本文介绍著名西方汉学家葛瑞汉的墨子研究,主要以"墨子十论"为讨论重点。本文第一部分简介葛瑞汉之学术研究概况;本文第二部分分别讨论葛氏提出"墨分为三"与十论篇次关系之理论,共有:其一,《非攻上》归属问题与《天志》诸篇关系;其二,《非命》诸篇之错简问题;其三,导致三派分歧的主题研究三大主题,逐一述评葛氏之研究成果,并参照相关文献,检讨其得失所在;本文第三部分则略论葛氏提出的墨家分派及其"十论"研究的效用与限制;最后则说明中、西学界治学方法、风格之异同,而吾人若能两者并参,截长补短,则必能双赢。  相似文献   
6.
, 《天风》2012,(12):64-72
  相似文献   
7.
高旭 《管子学刊》2013,(1):44-50
《淮南子》对墨子持有复杂的政治认识与态度,这在秦汉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批墨”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但与此同时,《淮南子》也内在地显示出“尊墨”的政治情怀,进而试图对墨子政治思想有所借鉴和汲取,达到“融墨”之理论目的。对待墨子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态度,既凸显出《淮南子》立足黄老,融通诸子的博大精神,也彰显出墨子在秦汉政治思想发展中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的人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对人学寄予极大的关注,认为人是自然生成物,又是“万物之心”,宇宙的心脏。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进一步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问题,苟子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人之何以为人的命题,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墨家学说自19世纪被译介到西方以降,其伦理学便备受关注,亦争议不断,百年来墨家伦理学说内涵和意义发生了多次变异和偏离,在西方先后被阐释为宗教想象、功利主义、后果主义,更是引发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汉学界两次旷日持久的大讨论。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跨文化阐释和学术争鸣中,墨家伦理学获得了西方汉学界持续广泛关注,促进了其伦理学经典谱写的生成,也提升了墨家学说乃至先秦哲学在西方哲学话语场的在场性。  相似文献   
10.
佛教初传时期,古印度佛教经典便有了清晰的部类划分。佛经传入中土后,中国古代佛经的分类,通过对古印度原始佛教部类的改造,逐渐形成了既尊重和吸纳古印度原始教理教义,又符合中国佛教发展现实的分类体系。就"杂藏"类文献的演变历程进行考释,对其价值和意义做了论说,从而探讨了我国佛教文献目录的发展以及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