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繁殖群中婴幼川金丝猴社会关系发展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瞬时取样法,对繁殖笼内出生的两只婴幼川金丝猴进行连续22个月的行为记录。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婴猴断乳大约在19—20月龄;断乳表现为母婴之间矛盾冲突的过程;群内其他雌性对初生婴儿表现出明显的抢婴、护婴和育婴行为;父亲对婴幼猴表现出接纳和容忍的态度;婴儿在断乳前是群内全体成员保护和爱护的对象,以后开始进入社会关系网,受到成年个体的责备,但很轻微;雌性幼猴在32月龄时尚未被记录到对群内成员表现威胁、蜷缩和匍伏等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
比较短尾猴和恒河猴的社会行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尾猴和恒河猴同是猴科猕猴属中两个不同的物种。从习性学的观点看,它们的社会行为模式应是大同而小异的。作者通过对生活在自然栖息地和实验笼内短尾猴所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同文献中已公认的恒河猴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种动物的社会行为模式虽然在基本上是相似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是行为模式相同,社会含意不尽相同;有的是社会含意相同,模式不同;也有的模式只是短尾猴有,而恒河猴没有。本文把初步观察到的7种不同情况列出。  相似文献   
3.
通过3个研究探讨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 以及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相关关系, 结果发现, 安全高自尊者的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 研究2通过要求不同高自尊者与吸引力高/低的同性进行对比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外显物质主义, 结果发现, 在吸引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 研究3通过虚拟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内隐物质主义。结果发现, 在智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据此可认为, 异质性高自尊既是解开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矛盾关系的切入点, 也是瓦解自我威胁与物质主义正向关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是指在特定的视听刺激下,某些个体(ASMR敏感个体)在头皮后部、颈部乃至全身体验到一种令人极度愉快和放松的刺麻感的现象。其中,刺麻感的产生可能是个体大脑中负责感觉和肌肉运动的脑区高度激活引起的; 而与情绪和奖赏有关脑区的高度激活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的下降可能是产生愉快和放松感的重要原因。相比普通个体,ASMR敏感个体具有较高的神经质、共情特质、感觉受暗示性和特质正念。这可能说明ASMR敏感个体的感觉敏感性较高,情绪稳定性较弱,且比较关注自己身体的内外感受。这些个性特质可能导致ASMR敏感个体对某些视听刺激中所包含的一些感觉和情绪信息更加敏感,对其反应也更加强烈。目前,ASMR已经被用于抑郁,压力,失眠和慢性疼痛等的临床治疗以及商业广告之中。但ASMR可能会干扰个体的执行功能,在认知控制需求较高的情景下应尽量避免接触ASMR刺激。  相似文献   
5.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拖延会带来不利后果, 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研究表明, 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 超过7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 部分学生还会形成特质性拖延。严重的拖延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鉴于目前对于拖延产生的核心机制、形成的关键期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理论出发, 首先系统探明拖延决策的核心机制, 尤其是远期价值评估、延迟折扣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拖延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和神经基础; 其次结合行为-环境变量-脑的多模态数据, 从发展角度探究拖延形成的关键期(敏感期)、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 最后从行为干预和脑的可塑性角度出发, 试图制定各关键年龄阶段拖延预防与干预的临床方案。本研究的开展对于把握拖延形成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对于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20,52(3):386-398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 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 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的视阈中将中西方神话中“身体”的角色两相比照, 首先从本体论维度以现象学诠释的方法来描述神话的身体母体是如何生成的, 并以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肇始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为例揭示中国“身体”的本体论特色—— 一元论; 其次再从空间维度以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剖析神话的身体现象学场域是如何延展的, 并从物我同一角度、天人交感角度和人神相通角度来彰显中国“身体”的空间维度特色——气论; 最后再从时间维度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构神话的身体是如何在时间场域中流变的; 并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层面来表达中国“身体”的时间维度特色——易论。通过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具身智慧”, 以期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过度模仿指模仿与完成目标无关的动作。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下儿童过度模仿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探究了儿童过度模仿可能的产生机制。不同文化下的儿童均存在过度模仿行为,说明它很可能是人类累积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而不同文化下儿童过度模仿的倾向又存在差异,生存环境、教导式学习和对社会规范的强调等因素均可能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考虑进一步探究不同文化因素的具体作用,并比较不同文化下个体过度模仿行为的发展进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度模仿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聚焦推理加工初期,研究通过指导语操控主观加工倾向,考察不同指导语条件下内容可信度和形式有效性对演绎推理结果的影响,检验内容和形式两类加工过程的启动加工动态变化性。结果表明,指导语条件显著影响推理初期加工。在无提示指导语和形式判定指导语条件下,推理结果受到了形式有效性和内容可信度的影响;内容判定指导语下只受到了内容可信度的影响。证明主观加工倾向影响了内容和形式的启动加工关系,支持了动态变化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9.
患者对于医生之信任是医患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是患者求医、就医行动的前提.患者信任医生的机理是关系依赖与理性选择:一方面,患者基于亲朋熟人关系而达成对医生的信任;另一方面,患者也会基于医生的声誉、医疗卫生制度等因素达成对医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增进患者对于医生之信任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期研究显示,早期亲子触觉经验和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关于这种联系产生的原因,已有研究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CT传入神经(C-tactile afferents)及有关环路在其间可能起到的作用。基于已有文献,本文将提出一个综合模型,系统阐述背后涉及的心理机制,着重论证亲子关系、个体探索行为以及与之关联的心理成分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从研究设计的局限、有关变量关系的多元性以及未来可拓展方向对该领域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