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贵州省青少年校园霸凌行为的实际出发,以大样本为基础,遵循心理测量学的方法编制《校园霸凌行为问卷》。方法:经理论建模、题库建设编制初测问卷,以392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以3899名被试进行信度检验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最终问卷。结果:问卷由7个一阶因子和2个二阶因子组成,共40个题项。问卷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927之间,重测信度在0.291~0.49之间,结构效度良好,与OBVQ-V和MBVS的相关分别为0.646和0.726。结论:本研究探索、发现并整合创新了反映当代校园霸凌治理难点的“恶整霸凌”; 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国内青少年校园霸凌行为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摘要:正式反馈通过系统收集当事人的效果反馈来追踪其治疗进展,进而识别缺乏治疗进展的个案,并通过促进治疗策略的调整来阻止治疗失败。正式反馈是近20年来发展出的一种循证治疗手段,其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当事人的咨询效果。正式反馈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临床有效性检验和实用性发展两个阶段。正式反馈可用于促进个体、夫妻和团体咨询的效果,也可用于评估临床督导效果、确定督导个案和指导临床督导。未来研究可探讨咨询师对待正式反馈的态度,拓展正式反馈的使用价值,建立正式反馈系统的本土化常模。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 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 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 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 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 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 进一步地, 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 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 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 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 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 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 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 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In three picture-naming experiments,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rosodic context on the synonyms people use to name pictures in Mandarin Chinese. This was done without time press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monosyllabic and bisyllabic synonyms (e.g., hen/chicken) were embedded in a context of pictures with either bisyllabic or trisyllabic names, participants gave bisyllabic responses to the synonyms more often than they did in a condition without such a context. The difference was very similar in magnitude in both the bisyllabic and trisyllabic contextual condit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ople are biased toward using synonyms that have numbers of syllables equal or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rosodic context. If it is assumed that prosodic effects originate at a stage of processing beyond the lemma level, then this suggests either that multiple phonological forms of synonyms can be activated or that there is feedback from prosodic processing that influences lemma selection.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学习支持对儿童在多媒体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燕青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5):800-803
该研究旨在考察中文翻译与主题提示两种学习支持对儿童在多媒体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的作用,为此设计了三种学习条件:无支持条件、中文翻译条件和中文翻译 主题提示条件。对学龄初期儿童在上述三种学习条件下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考察和分析表明:儿童在无支持条件下的学习效果较差;中文翻译可以明显促进儿童对语句的理解,但无法提高儿童对目标词的掌握;中文翻译 主题提示条件下儿童对单词语义的掌握最好,他们表现出了较多的跟读行为,并更倾向于认为学习任务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汇产生中音、形、义三种信息激活的时间进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和图片命名方法,探讨语音、语义、字形在汉语词汇产生中激活的时间进程与特点。选择与目标图片名称(如“羊”)具有同音(“阳”)、语义相联(“牛”)、字形相似(“丰”)或无关控制(“冷”)等四种关系的干扰字,依SOA条件呈现在将要被命名的图片上,发现图片命名时间受干扰字的影响:语义干扰效应存在于较早期的SOA(0ms)条件中,在较晚期SOA(150ms)时有很大的减弱;语音促进效应和字形促进效应同时强烈地存在于早期和晚期SOA。实验发现了词条选择(语义激活)和音位编码(语音提取)在激活时间上的重叠现象,与传统的独立两阶段模型的预期存在明显矛盾,倾向于支持交互作用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遏制外来宗教渗透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闽西客家村庄涧村为个案,探究其民间信仰在维系农民生活理想、满足他们(特别是其中的弱势者)的心理需求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进而指出民间的传统信仰不仅在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及缓解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于遏制海外势力的宗教渗透和邪教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归因疗法——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归因疗法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发展了运用归因理论于治疗实践的两种一般模式 :“真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准确的归因代替错误的归因 ,“误归因疗法”引导患者用不准确而有益的归因代替准确而有害的归因。归因疗法受到了其他心理治疗理论的怀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