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落下帷幕。全会集中讨论了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规划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这两个焦点合而为一,就是如何在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建设日程上,实实在在地以具体措施体现“社会和谐”的构想。从这个角度说,本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中国情境下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的区分。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外显层面被试的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是独立的结构;女性被试的关系自我水平要高于群体自我。研究二通过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T-IAT)发现在内隐层面,相对于群体自我,中国情境下的被试具更倾向从人际关系角度定义自我。同时,研究二也发现外显关系自我和内隐关系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外显群体自我和内隐群体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对自我建构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郑雪 《心理学报》1988,21(2):69-7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海南岛黎汉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根源。研究对象是120名海南岛保亭县纯黎族的山区和黎汉杂居的通什市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智能测查、文化背景调查和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保亭、通什两地黎汉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两地文化背景差异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而与民族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金贵昌  郑竺英 《心理学报》1987,20(1):102-106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变化,其在空间频率上有一定的分布,最敏感处落在3—5C/deg。在阈上刺激时,被试个体有差异,但分布趋势相似,最敏感处也为3—5C/deg,这和心理物理实验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很吻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C_1—C_2)值对反差变化是敏感的,它反映了人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反差敏感性,可以把它与MTF相类比。  相似文献   
5.
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产生静态和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对(RDS),显示在左右两个示波器上。RDS图形中的元素密度可以改变。具有正常立体视的10名被试通过立体镜观察这些图形,测量双眼融合能产生完整立体图形感知所需最小的元素密度,即密度容限。 设计了三个实验用以检测改变RDS图形的空间参数对密度客限的影响。第一个实验,在静、动态RDS图形下,改变视差图形面积;第二个实验,改变视差图形的形状;第三个实验,改变视差图形的周长。 实验结果表明,双眼深度感知要求一定的元素密度容限,视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对密度容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静态和动态RDS图形的密度容限也不相同。 本文利用RDS的整体立体感知特性和空间频率通道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中学生创造力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以《中学生创造性思惟练习》施测于812名中学生,并请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评定,然后将《练习》分数和评定等级与有关因素加以比较,结果表明: 1.用《练习》来评鉴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信并有效的。2.中学生的创造力呈正态分布。3.创造力高的学生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4.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成绩有相关,但相关不很高。5.中学生在创造思惟的变通性上表现出男优于女的倾向,其他方面的差异不显著。6.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创造力上无差异。7.学生中干部的创造力高于非干部。  相似文献   
7.
Shi  Xin  Zheng  Yong 《Sex roles》2021,84(7-8):477-490

In recent years, sexual harassment has become more acknowledged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owever, in East Asian culture, it is a sensitive and controversial topic upon which few scholars have focused. The current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t identity and percep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was affected by target’s traditional or nontraditional gender stereotypicality and types of sexual harassment (unwanted sexual attention or gender harassment) among Chinese working women. The participants were 424 heterosexual women, aged 18 to 71 years-old (mdn?=?31), who completed surveys that assessed their feminist Active Commitment and percep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after reading a randomly assigned sexual harassment scenario. Women with higher scores on Active Commitment were more aware of both types of sexual harassment, and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unwanted sexual att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eir perception of gender harassment. In addition, the types of targets and types of sexual harassment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Commitment and the percep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feminist identity for the percep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and suggest that impro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feminist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hancing the percep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788名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同胞关系以及心理理论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对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同胞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心理理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与同胞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提高心理理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同胞关系。  相似文献   
9.
Adolescents face exception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may have a lifelong impact on their consumption and personal and societal well‐being. Parents, community members (schools and neighborhoods), and policymakers play major roles in shaping adolescents and influencing their engagement in consumption behaviors that are either developmentally problematic (e.g., drug use and unhealthy eating) or developmentally constructive (e.g., academic pursuit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wo main topics: (a)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characterize adolescence, based primarily on research in epidemiology and neuroscience, and (b) the ways that parents, community members, and policymakers can facilitate positive adolesc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research from many disciplines including marketing, psychology, sociology, communications, public health, and education. Our goal is to summarize the latest scientific findings that can be used by various stakeholders to help adolescents navigate this turbulent period and become well‐adjusted, thriving adults.  相似文献   
10.
探讨幼儿在准确性线索和共识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特点。实验1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88名4~6岁幼儿,采用对物品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而5~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2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94名4-6岁幼儿,采用对人格特质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5岁幼儿对两类线索没有做出偏向性选择,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3采用被试内设计,探讨5岁幼儿对两个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相关结果。结论: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幼儿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