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空间观点采择任务,探究7~11岁儿童的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他人任务中,正确率随着角度的增长而减小;(2)在自我任务中,相比于空间关系不一致时,一致时的正确率更高,且反向的一致性效应出现在150°~180°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空间观点采择任务对儿童有效;7~9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空间转换;11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本研究首次证明,11岁是儿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的相对年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仕婕  佐斌  温芳芳  谭潇 《心理学报》2020,52(8):993-1003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 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 (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 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 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 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 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 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 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 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观察单独输注瑞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纤维镜检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单用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丙酚联用组(B组).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数值以及不良反应.B组患者诱导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呼吸抑制几率较高、T1~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较T0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A组各指标则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操作满意度均较高(P>0.05).单独瑞芬太尼0.1μg/(kg min)持续输注用于支气管镜清醒插管,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城市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2名武汉城区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小学生关于农民的总体形象.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生对农民的总体印象是勤劳朴实、生活艰苦、重视亲情人情;小学生对农民的印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他人和小学生的直接观察;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加客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2012,44(1):14-29
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眼动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对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发现非面孔线索未掩蔽和掩蔽时, 感知男性化技术与原始照片条件下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 性别二态技术条件下, 非面孔线索未掩蔽时男性化的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和信任度。实验2表明被试对男性面孔的平均瞳孔大小和注视次数均大于和多于女性面孔, 首次注视时间短于女性面孔; 被试对男性化面孔的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均长于女性化面孔。  相似文献   
8.
甘泉  佐斌  孙山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62-1067
心理学家对幸福感的研究已有丰富的成果, 但是对不幸福感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不幸福感的研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探究幸福感。本文对不幸福感的概念、不幸福感与幸福感关系以及不幸福感的模型进行介绍。Uchida和Kitayama提出了不幸福感的文化民俗模型, 认为不幸福感包括两个维度:即时享乐体验/应对行为, 认知评价/情感或动机的卷入。他们发现这两个维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过分自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过分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绝对水平的高估, 使得对自己的评价优于实际水平, 广义的过分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过于优化的估计, 还包括对自身相对水平的高估。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生态理性假设提出的进化模型认为, 过分自信是一种快速启发式认知策略, 在适应和生存中具有优势, 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根据对个体知觉偏差的不同假设, 进化模型分为二项式模型和正态模型, 都得出了一致的研究结论。与过分自信的自我提升理论、权重差异理论和信息差异理论相比较, 进化模型具有许多优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0.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2014,37(4):834-839
本研究探讨了性别二态线索、面孔吸引力和表情对正视面孔偏好的影响。实验1基于面孔参照,被试普遍偏好正视面孔;相对男性化/厌恶和生气/低吸引力的面孔,被试更偏好女性化/高兴和中性/高吸引力的正视面孔;实验2基于观察者参照,总体并未表现出正视偏好;对低吸引力/中性表情/男性化面孔更偏好斜视面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