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ow to promote employees to be proactive behaviourally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he literature because it would benefit organisations in several ways. Drawing on the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model, we proposed a new antecedent,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employees'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contextual role of supervisor need for structure exhibits a cross‐level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at work and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based on interactionism. Data from 241 full‐time employe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45 managers indicated that employee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More importantly, the supervisor need for structure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suggesting that employees would demonstrate greater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especially when the supervisors have a high need for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proactivity, and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al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A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paired comparison data is presented which combines features of the BTL-model with features of the Unfolding model. The model is metric, mathematically tractable, and has an exact algebraic solution. Since it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allows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t is thought to be more realistic for some choice situations than either the Thurstone model or the BTL-model. No claim is made that the present model will be appropriate for all conceivable choice situations. Rath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fact that it is explicitly falsifiable is a point in its favor.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1 R03 MH19139 01 MSM) and a David Ross (XR) grant of the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RF 2132), both of which are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We also owe thanks to Dr. Terry Cooper, whose careful scrutiny of an earlier draft of this paper allowed u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errors from n to n-1.  相似文献   
3.
成人脑涨落图年龄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昌  李德明  梅磊 《心理学报》1996,29(3):307-314
该工作研究了120名20-79岁正常成人脑涨落图的年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从20岁到50岁,S系谱线活动向低频方向集中,60岁后谱线又向高频方向有所移动;(2)部分谐振系的随龄变化表现明显,其中以S17系变化最为敏感;(3)脑区间相干活动和各脑区的连频活动随年龄增强,脑能量分布的有序性逐渐破坏;(4)增龄性变化主要反映在优势脑区(左前脑)和优势脑轴(左前/右后脑)上,与脑高级机能活动密切相关的左前脑的退行性变化最为明显。上述结果反映了脑功能的减退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层次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采用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方法和慢性微电极记录技术。条件反射实验在9只兔上进行,海马自发放电的实验在22只兔上进行。在9次实验中,30μg的东莨菪碱注入一侧脑室后,条件反射均受到抑制,而吃食则不受影响。注射剂量为45μg时,注射后3—5分,条件反射完全消失,而吃食行为在了次实验中不受影响,在2次实验中稍有减弱,注射后20分钟左右条件反射开始恢复;侧脑室注射40μg的东莨菪碱后,海马神经元的自发活动无明显改变。文中并对抗胆碱药作用于海马抑制条件反射的可能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辅以相应的心理认知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经过心理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低,并对其周围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良好的诱导和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记忆线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儿童的面孔认知机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以内部线索面孔、外部线索面孔和完整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面孔线索对4~6岁幼儿真人与卡通面孔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童对真人面孔的记忆显著优于卡通;(2)对卡通面孔的记忆,男童显著优于女童;(3)对真人面孔:完整面孔记忆显著优于内部线索面孔与外部线索面孔;对卡通面孔:外部线索面孔记忆最佳,其次完整面孔,内部线索面孔最低;(4)幼儿对外部与内部线索面孔的记忆能力随年龄逐步提高,6岁显著优于4岁。综上,幼儿对真人面孔与卡通面孔的记忆模式存在差异;且面孔类别、性别、面孔线索与年龄等因素均影响幼儿的面孔记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韵律边界加工与言语理解紧密相关, 最近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焦点。韵律系统包含若干由小到大的韵律单位, 不同单位的韵律成分其边界强度不同, 表现在音高、延宕和停顿三个声学线索上的参数也不同。句子的听力理解过程中, 听话人运用声学线索感知权重策略对韵律边界的声学线索进行加工。从神经层面上来看, 对于韵律边界的加工, 大脑显示出独立且特异性的神经机制。韵律边界的加工能力在婴儿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到了老年阶段则逐渐退化, 而且似乎能够对二语迁移。未来, 需要扩大对韵律边界声学表现的考查范围, 进一步明确韵律边界的加工过程, 进一步厘清韵律边界加工和句法加工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关注二语者韵律边界加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政华  韩梅  张放  李卫君 《心理学报》2020,52(7):847-860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 考察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完成诗句押韵判断任务时, 在绝句末对韵律信息(含声调和韵母两个维度)的整合加工过程。结果发现, 在100~300 ms, 仅音乐训练组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 对韵母/声调的一致性进行深入分析, 并诱发了更大的正波; 在韵母违反条件下, 声调违反相比声调合适诱发了更小的正波。在300~750 ms, 两组被试均在绝句末对诗句内出现的韵母和声调违反进行整合分析并诱发了广泛分布的负波。不过, 对照组仅在声调/韵母合适条件下进行, 而音乐训练组则在声调/韵母违反条件下完成此过程。综上, 音乐训练组和对照组均会在诗句末完成押韵信息的整合加工, 但是音乐训练组对韵律信息(尤其是声调)的加工更敏感和快速, 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违反有更精细的差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重新激活已经储存的记忆会重返暂时不稳定的状态, 需要经历重新稳定, 称为记忆再巩固。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多种行为手段破坏、强化或更新原始记忆痕迹, 这为开发一种革命性的情绪记忆障碍治疗方法开辟了道路。然而, 即使在简单的实验模型中引发记忆再巩固的条件也是复杂的, 这给临床转化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设置更具生态效应的基础模型, 寻求引发以及干预再巩固的最佳方式, 从神经生理、细胞分子层面进一步深化其内在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