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再认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一文之后,我们作了《回忆性同一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了在同一性判断中汉字信息的提取问题,旨在比较在回忆与再认条件下人们对汉字信息提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回忆条件下意同判断的反应时最长,音近其次,形似最短。形似与意同判断,音近与意同判断间反应时差异显著,音近与形似之间不显著。 与前次实验相比。在回忆条件下语音的作用提高了,但形的作用仍然很大,说明字形与字音的编码对提取语义信息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回忆条件下,特征干扰都大于一般分心物的作用,说明单词的各种特征都影响到汉字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学前和初小儿童智能筛查——图片词汇测试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中心  郭迪 《心理学报》1984,17(4):46-55
美国L.M.Dunn 1965年修改发表的皮勃迪图片词汇测试(PeabodyPicture Vocabulary Test简称PPVT)目前仍是美国智力不足协会(AAMD)所介绍的常用智能测试方法之一。本文参考PPVT制订出适合我国城市学前期与小学初期儿童的图片词汇测试;在上海市区进行标准化;制订了智龄量表、智商和百分位数量表。本测试再测信度r=0.945,二测试者间信度r=0.913。奇偶信度r=0.945,测试标准误σ=4.5。本方法与“学前儿童能力筛查五十项”,“画人试验”,“WPPSI”总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语文成绩,算术成绩的效度相关分别为:r=0.478,r=0.466,r=0.590,r=0.531,r=0.427,r=0.652,r=0.609。本测试制订以来已经数千人次应用,证明是一种简便易行,省时经济,准确性较好,且能进行集体测试的学前及小学初期儿童一般智能(generalintelligence)的筛查方法(Screening test)。  相似文献   
3.
人类颜色视觉的计算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有机地结合了计算视觉理论和生态学视觉理论,指出颜色信息处理的根本任务是检测环境中的光不变量。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颜色视觉的计算理论以及计算理论本身的生物学标准。初级视觉计算是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动物的视觉系统则利用视环境中存在的条件将该不适定问题转化为定解问题。本文引入颜色视觉计算的免要条件,客观性约束,以及颜色认知的神经表象,证明了上述约束下颜色算法的存在性。本文给出了构造颜色知觉的基本假设。同时,该文还讨论了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神经表象的完备性,主观色觉的客观性,明度知觉和颜色知觉的统一,人类主观色觉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四组中国被试的归因在维度上相对位置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被试对十项归因(心境、技巧、知识、机会、努力、帮助、能力、任务、偏好和运气)在五个维度(基源性、稳定性、控制性、预见性和普遍性)上相对位置的评定。并与钱德拉等人(Cbandler & Spies,1984),用美国被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评定的一致性达62%。此外,没有一项归因的评定是在维度的极端等极(1.0-2.0或6.0-7.0)。  相似文献   
5.
再认记忆测验中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郭力平 《心理学报》1997,30(4):357-363
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对再从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成分与内隐记忆成分的贡献进行分离,考察了抑郁个体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心境一致性记忆倾向。结果表明: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倾向,而内隐记忆不存在心境一致性倾向,表明心境一致性记忆需要精细加工机制的参与。另外发现,抑郁个体存在外显记忆缺损而没有出现内隐记忆缺损。最后就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传统统计方法面临的挑战: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春彦  朱滢  李斌 《心理学报》1997,30(2):130-136
利用计算机构造实验组和控制组总体,进行传统统计方法与元分析比较实验研究。在实验组总体高出控制组总体0.50个标准差的提下,传统t检验的统计检验能力(P)仅为为41%;而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与计算机构造模型有很高的一致性从而提出元分析方法在进入心理学实验研究和证实理论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传统统计方法面临挑战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Summary feedback involves withholding feedback from subjects until the last trial in a block is completed, and then presenting feedback about each trial. A variation of this method, called average feedback (Young & Schmidt, 1992), presents subjects with only the mean of the trial block.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se methods have similar effects on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a simple motor skill. Five groups of subjects (n = 16 per group) performed 60 acquisition trials of an aiming task involving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accuracy. We presented average and summary feedback based on either 5-trial blocks or 15-trial blocks and compared these schedules with every-trial feedback. During acquisition, all groups improved with practice, with a slight tendency for the every-trial condition to have less absolute error than the longer summary and average conditions. Analysis of delayed no-feedback retention tests, however, revealed a strong advantage for the 5-trial summary and average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every-trial condition.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for long blocks of acquisition trials without augmented feedback, the performance variability of those trials was associated with retention performanc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ow these different manipulations may make feedback less useful during acquisition, but foster the use of certa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ctivities that enhance overall learning.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旨在探讨在我国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可行性,以及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同伴关系、成就动机和成就水平的影响,运用自然实验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三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研究,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n=35),另一个班为控制班(n=37).实验为期三个月。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较为显著;合作学习对同伴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间的接纳度和被接纳度都有普遍的提高;合作学习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程兴趣明显提高.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句子先提述的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永明  崔耀 《心理学报》1994,27(2):113-120
下述五个实验就汉语句子成分(包括句子的参与者及其动作)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句子先提述的参与者比后提述的参与者容易被提取,提述的次序对参与者的可提取性有明显影响。(2)先提述参与者的这种优势与句子呈现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3)在系列呈现的条件下,先提述参与者的易提取性与探测词呈现的延迟间隔有关。(4)在系列呈现的条件下,参与者以名词形式出现时,被试的反应速度较快,而参与者以名字的形式出现时,反应则较慢;在同时呈现的条件下这种差异基本消失。(5)句子参与者的行动(即句子的动词)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也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提述次序对句子成分的可提取性的影响,不只限于句子参与者本身。  相似文献   
10.
王徵散论     
王徵(1571─1644)是明末天主教徒、维新派和机械工程学家,但长期以来为旧史学家所忽视。本文认为宋伯胤先生《明泾阳王徵先生年谱》一书,对王徵的科学成就和宗教信仰做出了公正的评价,恢复了他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并从王徵的思想、政治经历,探讨了天主教信仰对他的影响,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可能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