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秋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落下帷幕。全会集中讨论了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规划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这两个焦点合而为一,就是如何在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建设日程上,实实在在地以具体措施体现“社会和谐”的构想。从这个角度说,本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3.
通过两个研究探索中国情境下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的区分。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外显层面被试的关系自我和群体自我是独立的结构;女性被试的关系自我水平要高于群体自我。研究二通过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T-IAT)发现在内隐层面,相对于群体自我,中国情境下的被试具更倾向从人际关系角度定义自我。同时,研究二也发现外显关系自我和内隐关系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外显群体自我和内隐群体自我二者是独立的结构。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对自我建构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郑雪 《心理学报》1988,21(2):69-7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海南岛黎汉中小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及其根源。研究对象是120名海南岛保亭县纯黎族的山区和黎汉杂居的通什市区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智能测查、文化背景调查和个性特征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保亭、通什两地黎汉学生的智能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两地文化背景差异和某些个性特征有关,而与民族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8,21(4):88-94
王清任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本文在分析主心说和主脑说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脑髓说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它在我国心理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即:结束了我国几千年主心说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完成了我国古代主脑说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6.
金贵昌  郑竺英 《心理学报》1987,20(1):102-106
本实验利用条纹发生器产生正弦调制的条纹作视觉刺激,用NICOLETCA—1000平均仪,从枕骨隆起上方沿中线5cm处记录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用四种不同反差,十种空间频率,四名被试。结果表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C_1—C_2)的峰值随反差的增加而变化,其在空间频率上有一定的分布,最敏感处落在3—5C/deg。在阈上刺激时,被试个体有差异,但分布趋势相似,最敏感处也为3—5C/deg,这和心理物理实验获得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很吻合。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C_1—C_2)值对反差变化是敏感的,它反映了人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反差敏感性,可以把它与MTF相类比。  相似文献   
7.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7,20(3):79-83
戴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本文着重探讨他的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即:(一)形神观;(二)心物观;(三)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又主要探讨了四个观点,即:气禀论、人贵论、性善论、性习论。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研究两例先天性无痛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是其情绪特点,以探讨疼痛和情绪的关系,并借以检验疼痛学说的意义。例一,女,10岁,智力略低于正常,艾森克少年儿童人格问卷表评定人格正常。与身体损伤有关的恐惧感明显缺乏,但与社会和教育影响有联系的恐惧感却甚于正常儿童。情绪急躁,易发作暴发性脾气而不能控制。在突然刺激(强光、强铃声)下的反应和正常儿童相近。例二,男,13岁,智力明显落后,人格评定正常,各种恐惧感均明显缺乏。情绪经常呈明显欣快状态。突然刺激下有口语惊吓和动作反应但无相应的面部表情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两例均有无目的的多动作表现。看来疼痛和情绪有某种关系,但本结果并不能证实疼痛的情绪学说。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People who consider themselves moral sometimes use self-serving justifications to rationalize their selfish behaviours. Previous studies have tested the role of ambiguity in justifying wrongdoings, but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mbiguity also plays a role in justifying promise-breaking behaviour and whether heterogeneity exists. To investigate justification in promise-breaking, we introduced a new experimental paradigm called the card-guessing task and use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to classify participants based on their promise-breaking decisions in unambiguous and ambiguous conditions. Experiment 1 revealed three clusters of solutions: Cluster 1 always kept their promises (i.e., keepers); Cluster 2 only exploited the vague promises and broke their promises in the ambiguous condition (i.e., intermediates); Cluster 3 tended to take advantage of vague promises and broke their promises irrespective of ambiguity (i.e., breakers). Experiment 2 confirmed that participants in the three clusters differed in their norm-abiding preferences and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s. Keepers were more altruistic and had a stronger sense of norm compliance than intermediates and breakers.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self-serving justification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employed by people who are moderately sensitive to 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s, which has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interventions and policy formulation concerning unethical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