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公共课心理学教改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朝鲁 《心理学报》1993,26(2):106-110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和全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一样,我的学业几乎完全荒疏。我是1980年走向高师心理学的教学岗位的。起初,主要担负公共课心理学。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尽管本人做出不少努力,但仍不理想,特别是个别理科系的学生上课消极应付,为此  相似文献   
2.
王权  戴凌云 《心理学报》1997,30(1):99-104
该文提出了计量测验效度的一种统一方法。首先,根据测量目标由测验编制者提出一组可能的线性拟合模型,拟合模型的集合称作“测量目标结构空间”。然后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对各个假设的拟合模型进行多方面的拟合良好性检验。若其中的某一假设模型能最优地拟合预测资料,则该模型中的公共因素的方差总贡献与观测变量的总方差的比就可定义为该测验的效度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表明死亡凸显会抑制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加工的自我优势,可是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死亡凸显对自我姓名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及其大脑神经活动的影响。58名被试在经历不同的启动任务后,完成自我姓名、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的注意瞬脱任务。行为结果发现自我姓名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表现出稳定的自我姓名加工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电生理数据发现死亡启动后自我姓名诱发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消极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而朋友姓名和名人姓名并不受启动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共同表明死亡想法凸显会使个体将抑制自我加工(自我姓名、自我面孔和自我参照记忆)作为应对远端死亡焦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破裂是最常见、最凶险的疾病之一.提高对其治疗的临床决策水平至关重要.比较传统开腹修复治疗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优缺点.以最佳证据为指导,选出最佳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以人为本,做出科学决策,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孟迎芳  董月晴  陈荃 《心理学报》2021,53(5):469-480
Swallow和Jiang (2010)最早发现, 编码时的目标探测会促进同时呈现的背景信息在随后记忆测验中的表现, 并将这一现象称为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ABE)。随后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并不会出现在概念内隐测验中, 由此提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背景信息的知觉加工, 而非语义加工。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 操纵了对背景信息的编码加工类型(知觉加工或概念加工)。结果发现, 当与目标探测同时进行的是对背景信息的概念加工任务, 则ABE会出现在随后的概念内隐测验中。反之, 当对背景信息进行的是知觉加工任务时, 则ABE会出现在随后的知觉内隐测验而不是概念内隐测验中。这些结果表明, 目标探测既可能促进背景信息的知觉加工, 也可能促进背景信息的语义加工, 但只有在目标探测下背景信息的编码加工与随后内隐测验中所依赖的提取加工具有一致性, 才会产生ABE。  相似文献   
6.
佘卓霖  李全  杨百寅  杨斌 《心理学报》2021,53(9):1018-1031
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剧, 工作狂领导在职场中愈发普遍。然而对于工作狂领导在组织中的有效性, 无论是在实践界还是在学术界都尚存争议。鉴于此, 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分析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通过对某物业管理服务公司进行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 工作狂领导会提升团队工作卷入, 促进团队绩效; 另一方面, 工作狂领导也会引发团队消极情绪, 损害团队绩效表现; 团队工作重要性能有效缓解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消极作用, 同时促进其积极作用。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辨证理解工作狂领导有效性, 为组织培育管理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变量间的网络分析模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不同于将潜变量作为观测变量的共同先导因素的潜变量模型, 网络分析模型将观测变量作为初级指标, 采用图论的方法建立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网络, 其中变量为网络的节点, 而变量间的关系是节点之间的连线。因此网络分析可以突显观测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观测变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系统。通过变量网络中基于各个节点特征的指标(如中心性)以及基于整体结构特征的指标(如小世界性), 网络分析为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视化的描述方式和理解视角。近10年来, 网络分析的方法已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发展和完善网络分析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使之运用到更多的数据类型和更广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老年人的跨期选择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跨期选择的年老化研究尚存分歧: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偏好未来获得更大收益; 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选择偏好和年轻人一样, 甚至比年轻人更偏好近期收益。从时间表征和结果价值表征两个维度上的加工过程去分析其对老年人跨期选择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认知、动机和情绪因素对两个维度加工过程的影响, 这对于理解当前老年人跨期选择领域研究的分歧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考察了不同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条件下,直觉和分析思维模式对判断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中,直觉思维比分析思维更有效;(2)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比感觉型决策者更高;(3)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4)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对多特征目标的判断质量存在三阶交互作用,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使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最高,而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感觉型决策者;归类组块排列信息时,直觉型决策者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信息随机排列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讨箱庭治疗对抽动症儿童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对一名抽动症儿童进行15次箱庭治疗,综合使用作品分析、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治疗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个案的变化经过问题呈现、转变和自性三个阶段,箱庭治疗所提供的自由受保护的空间、矫正性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的咨访关系等能够帮助个案减少抽动症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