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冲突适应是重要的认知控制现象, 反映了认知控制的动态过程。然而, 目前为止对于冲突水平上的差异能否诱发冲突适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的变式, 通过改变目标-分心物的一致性操纵冲突水平, 探究冲突水平的变化对认知控制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随冲突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而且先前试次的一致性影响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 无冲突和低冲突、无冲突和高冲突、低冲突和高冲突条件之间均出现了典型的冲突适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冲突的有无, 冲突水平的变化也能诱发冲突适应, 支持更大的冲突驱动更强的认知控制, 而且冲突诱发的认知控制的功能可能通过注意聚焦实现。这一发现为冲突监测理论的注意调节机制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证据, 对于促进冲突适应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Zhang  Jie  Zhong  Shuchang  Zhou  Liang  Yu  Yamei  Tan  Xufei  Wu  Min  Sun  Peng  Zhang  Wei  Li  Juebao  Cheng  Ruidong  Wu  Yanfei  Yu  Yanmei  Ye  Xiangming  Luo  Benyan 《Neuropsychology review》2021,31(3):402-418
Neuropsychology Review - While conv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linguistic roles of white matter tracts, detailed associations between white matter alterations of dual pathways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相似文献   
3.
殷融  赵嘉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7):1264-1278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 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 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 在该时间区域内, 20~ 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时间参数, 但是支持这些参数的证据尚存分歧。首先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的视角介绍时间参数的基本观点及其提出背景, 然后基于“时间信息加工”视角从行为学研究、脑损伤研究、神经药理学研究, 脑电研究、脑成像研究、经颅磁刺激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等领域介评了1/3~1 s和2~3 s分界区域的证据, 接着基于“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视角从时序知觉阈限研究、感觉运动同步研究、主观节奏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知觉逆转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负波研究等领域介评了20~60 ms和2~3 s时间窗口的证据。未来研究既要注意构建基于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更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说, 也要厘清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老年人的跨期选择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关于跨期选择的年老化研究尚存分歧:有研究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偏好未来获得更大收益; 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选择偏好和年轻人一样, 甚至比年轻人更偏好近期收益。从时间表征和结果价值表征两个维度上的加工过程去分析其对老年人跨期选择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认知、动机和情绪因素对两个维度加工过程的影响, 这对于理解当前老年人跨期选择领域研究的分歧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We evaluated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ies and self-partner agreement on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Costa & McCrae, 1992) Neuroticism (N) domain and facet scores (anxiety, angry hostility, depression, self-consciousness, impulsiveness, vulnerability) in a sample of 48 substance-dependent outpatients. Low internal consistency was seen for self-rated impulsiveness (alpha =.36). Agreement between self and partner reports was low for impulsiveness (.22) and vulnerability (.24) and was modest for the remaining facets of N (.31 to.34) and the N domain score (.3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300个三至六年级双亲家庭中的儿童和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版和家长版教养方式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母子感知到的教养方式差异与儿童抑郁的关系,并使用标准分差法计算感知差异,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母子依恋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感知到的权威型、独裁型教养方式显著高于儿童感知,而纵容型教养方式则显著低于儿童;(2)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正向线性预测儿童抑郁,独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负向线性预测儿童抑郁,纵容型教养方式的感知差异对儿童抑郁没有显著预测作用;(3)母子依恋质量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和儿童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独裁型教养方式的母子感知差异对儿童抑郁的预测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形态思想是对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及其运动的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整体阐发,正确把握社会形态思想中的社会历史分期和演进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社会经济形态演进论述的理解所形成的“三形态说”和“五形态说”争论的梳理和辨析,进一步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思想,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相关论述既指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又隐含着一定社会历史中人的发展状态的内容,同时内蕴分析社会形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与已有研究着重考察如何识别客体导向性意图(动作以物理对象为目标, 而不涉及其他人)不同, 本研究对人们如何识别社会性意图(动作以指向社会主体为目标以影响对方的交互行为)进行了探讨。基于两交互主体在整体层面应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分析, 提出当A协助B达成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成本小于B单独实现该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成本时(简称为成本最小化信息), 其可被识别为具有社会性意图。通过在B面前设置栅栏的方法操纵成本最小化信息, 以指示不同意图类型的脑电μ抑制程度、对不同变化的敏感性(辨别力)为指标, 对该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 相比客体导向性意图的控制条件(即A将目标物苹果放置在石头前), 当A将目标物苹果放置在被栅栏挡住的B前, 其动作可减少B单独获取该苹果的动作成本, 即符合成本最小化条件时, μ的抑制程度更高(实验1), 且对结构改变(某两个动画中充当相同角色的智能体互换)的辨别力更强, 但对角色交换(某个动画中两个智能体的角色交换)的辨别力更弱(实验3a); 而当栅栏不存在时, 虽然A的运动路径与实验1相同, 但A将苹果放置在B前的成本大于B自身获取苹果的成本, 即不符合成本最小化条件, 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2), 且对不同动作模式中变化的辨别相当(实验3b)。鉴于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性意图所诱发的μ抑制强于客体导向性意图, 且人们对存在社会性意图的两个智能体间的结构改变更容易辨别, 而对角色交换不敏感, 故上述结果揭示, 两个个体的行为是否满足成本最小化影响人们对动作意图的识别, 支持成本最小化信息是社会性意图识别线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 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 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 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 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 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GSK3β/β-catenin、TLR4/miR-223/NLRP3等)激活等来实现“骨串联脑”, 发挥运动抗抑郁作用。通过对骨源性因子ucOCN介导脑区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运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 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骨内分泌功能, 另一方面为抑郁发生、改善和运动抗抑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