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教师和家长报告法,对农村135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学前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积极社会行为,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小学入学初期;(2)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敏感退缩行为和受拒绝同伴关系;(3)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多;而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少。可见,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前教育年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发展结果,且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随机选取河北省三类中学(重点、普通、私立)324名高三考生为被试,考察了学生对高考的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学生心理控制感显著高于私立中学学生,女生在社会支持的寻求上显著高于男生;(2)积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有显著负相关,而消极认知评价与高考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3)消极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对高考压力有直接影响;而积极认知评价通过心理控制感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高考压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了71名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基本特点及行为评价对其影响。结果发现:3岁儿童:(1)对新奇玩具具有强烈的掌控动机;(2)丰富的视听反馈会更加激发其探索与操控;(3)当成人对其探索行为有积极评价时,儿童获得更多愉悦感;(4)掌控成败体验出现;(5)积极评价可增强掌控成功时的兴趣感,缓解失败后的不良情绪;(6)多数(94.42%)儿童愿意尝试挑战,并能坚持较长时间以期成功,但坚持性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主要采用4(自尊类型)×2(词汇效价)混合设计,探讨了178名不同自尊水平或不同自尊类型大学生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结果发现:(1)高外显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积极的记忆偏好,消极记忆偏好差异不显著;高内隐自尊者则比低自尊者有更弱的积极回忆偏好及更弱的消极回忆偏好。(2)就作为组内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所有被试均有积极偏好;就作为组间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脆弱的高自尊者有更强的积极偏好,但低自尊者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偏好。结果提示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有不同记忆偏好。  相似文献   
5.
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对76名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特征以及教师对其创造力评价的客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总分与正常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但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的独特性和抽象性成绩显著优于正常学生。(2)对阅读障碍学生而言,流畅性、精细性和创造力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创造力总分亦存在年级差异;独特性与创造力总分在年级与性别因素上均存在交互作用。(3)不同学科教师对正常学生的创造力评价显著高于阅读障碍学生,他们对正常学生的创造力评价基本客观,对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的评价则与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问卷以714名城镇中年人为被试,考察了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社会政策变化对中年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积极的。(2)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了解中国儿童入学准备应包含哪些方面,对76名幼儿园大班教师和65名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发现:(1)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可以归纳为26个项目;(2)“社会性与情绪发展”和“学习方式”领域的入学准备和适应问题被教师提及的次数较多,“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言语发展”领域被提及较少,“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领域被提及最少;(3)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对于入学准备所涉内容的看法比较接近;(4)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和同伴交往等方面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环节.最后,结合访谈结果及NEGP模型对中国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情境式自豪感问卷、青少年外显自尊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城市非贫困生为对照,对400名城市贫困生的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城市贫困生随年龄的增长,自豪感和外显自尊呈下降趋势,抑郁状态受年龄的影响不显著。女生自豪感程度显著高于男生,外显自尊和抑郁状态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城市贫困生自豪感、外显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贫困生自豪感与外显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与人际自尊对自豪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人口社会学变量中父母亲工作、文化水平、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对自豪感、外显自尊、抑郁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观发生法,以33名小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以记忆书面语词的分类材料为任务,对儿童记忆过程中"记"、"忆"策略的不同发展规律进行了5个期间的测查.结果发现:(1)分类记忆策略的发展既有突变过程也有渐变过程:分类记策略有生成缺陷,表现为训练后的突然变化;分类忆策略则是一个可以自发形成的渐变过程,如果加以适当的训练也会发生突然的增长.(2)在材料熟悉度较低的情况下,会使少量儿童产生分类记、忆策略使用缺陷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的同质性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检索,共20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筛选标准(N=40684)。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效应值异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显示,文献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效应检验为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呈同质性(r=0.32,p0.001);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同质性受同伴团体测量方法的调节,但不受被试年级与学业成就测量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