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2021,53(9):1003-1017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 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 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 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 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 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易感性模型,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自尊、情绪弹性与抑郁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2)自尊和情绪弹性在亲子关系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情绪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情绪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亲子关系通过内在心理因素对抑郁水平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作为解释员工离职和留职的新视角, 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根据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6篇工作嵌入相关文献, 分别从研究视角、内容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评述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基于此, 总结出6种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工作-角色依附理论、未来时间透视视角和传染过程视角。以内容分析的方式呈现关于工作嵌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不同视角下工作嵌入影响结果的具体研究情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构建团队工作嵌入理论模型、聚焦跨文化比较下工作嵌入的溢出效应、关注工作嵌入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突出子维度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军事伦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规范体系研究和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梳理,循此而提纲挈领地把握当代军事伦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国防军事伦理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前瞻式的描述,并揭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各个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儿童版、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安全感量表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PTSD、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分别正向预测自杀意念,侵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安全感在侵入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PTSD与自杀意念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回避性症状与自杀意念之间不起调节作用。这表明PTSD各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同,且安全感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女大学生同性竞争与社交网站发布美化自拍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外貌比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同性竞争量表、身体外貌比较问卷和美化自拍量表对463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控制年龄后,女大学生同性竞争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美化自拍行为,且这一预测作用受到外貌比较的调节,即只有低外貌比较的女大学生其同性竞争水平可显著预测其美化自拍行为。该结果对理解和干预女大学生的社交网站行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父母自尊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亲子信任关系量表,针对233对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亲子信任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亲子信任和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找到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这一领域。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降低漏诊率并提高诊断效率, 这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查及预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 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研究者基于在线行为数据、便携式设备数据等开展主要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探索研究, 旨在实现更高的预测准确率, 但是测评结果的可解释性等指标尚不够理想。未来的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需要强调心理学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深度介入, 提高测评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加强信效度检验, 这对于智能化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微观发生法设计和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考察了不同特质社会创造性大学生跨情境、跨时间的状态社会创造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四种具体社会问题情境中,个体策略新颖性的变化表现出了跨情境的多样性特点,而策略实用性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出了跨情境的一致性特点;(2)个体特质社会创造性对其状态社会创造性的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策略的实用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