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1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希庭  时勘  王霞珊 《心理学报》1984,17(4):109-119
本研究综合运用调查访问、社会测量法和观察法对大学文科和理工科一、二、四年级的21个班的人际关系作了考察。结果表明,1)大学班集体非正式的内部结构有一定的特点,2)班集体中的两极人物有明显的个性特质,3)大学生择友的基本要求是品德和心理相似性,4)大学生对班集体领导人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基本要求,5)大学生的自我观念与他们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Western scholarship has underlined the relevance of social identity, perceived efficacy, emotions, and cost–benefit assessments as central catalysts of collective action. Little has been done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sensitivity of these catalysts by means of cross-culturally comparative designs.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their context-sensitivity. It aims to find out whether existing opportunity structures in a democratic, nonrepressive country like Germany produce catalysts of collective action different from those produced in an autocratic, repressive country like Turkey. It also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mobilizing people in these two contexts. Semistandardized interviews with activists were carried out in both countries (n = 18 in Germany and n = 15 in Turkey)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a cross-culturally comparative inductive coding procedure including initial and focused coding. Results show that collective action is related to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collective-action catalysts in the two countries. Solidarity concerns at the face of existential risks are more pronounced in Turkey, whereas political-change concerns are more important in Germany.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accordingly differs, adhering to the different activist goal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context in studying collective a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孙卉  徐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3,31(3):467-479
职场通讯压力是指员工想要快速回复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工作消息而体验到的紧迫性, 现有研究对其成因及影响路径的探讨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并结合努力-恢复模型, 讨论作为工作要求的ICT使用以及作为个人要求/资源的个体因素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前因作用; 探讨职场通讯压力因阻碍恢复活动而对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和家庭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以期增进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全面了解, 丰富现有研究对ICT使用后果的认识, 并为未来研究的展开以及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贾成龙  吴婷  孙莉  秦金亮 《心理学报》2023,55(3):455-468
依恋对象的敏感性回应是儿童安全依恋发展的重要前因。研究采用改编版依恋预期范式考察实时互动情境中依恋对象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对幼儿支持提供预期及预期修正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不安全型依恋幼儿,初始预期中安全型幼儿更多预期依恋对象会向依恋者提供支持;幼儿能够基于依恋对象的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一致地修正对该对象是否提供支持的预期。同时,低水平回应对幼儿预期修正的影响高于高水平回应。研究表明5岁左右幼儿能够基于实时互动中依恋对象的回应信息修正其对该依恋对象的预期,这对理解幼儿依恋表征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适应特征的情境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情境评价法对人际关系适应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1以 Schutz提出的人际关系六因素为评价标准 ,采用情境评价法比问卷形式能更有效地揭示人际适应特征 ;2在情境评价中 ,以合作为主的情境设置比以竞争为主的情境设置更利于反映出人际适应特征 ;3情境评价采用定向、组织、交流和问题解决等阶段的过程设计符合情境评价的实际进程 ,有助于分阶段展开被试的行为特征 ,提高情境评价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去人性化知觉是人们对人性的否定性认知,它与暴力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去人性化知觉的内涵和测量的基础上,梳理了导致去人性化知觉的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并阐述了去人性化知觉对攻击性和亲社会性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包括丰富研究变量、加强干预研究、拓展研究方法、进行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10.
音乐无他, 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 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 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 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