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和德里达对虚无主义危机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这是因为作为主体解读活动及其结果,虚无主义危机本身表现出两可性:一方面,形而上学的真理意志已经演变为一种桎梏,带来了虚无主义的"虚无化"或人类创造性和历史的终结;另一方面,危机也构成主体走出形而上学的条件.德里达更注重对前者进行否定性批判,揭开了形而上学追求超验真理所带的虚无性,或追问本源所掩盖的"本源"缺失.尼采开启了这种批判,不过他更渴望逆转这种潮流,进行更具建设性的重构,而不只是把主体抛在丧失了"意义"的空场上.其目的是脱离消极的虚无主义,复兴各种冲动在主体创造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How to promote employees to be proactive behaviourally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he literature because it would benefit organisations in several ways. Drawing on the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model, we proposed a new antecedent,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that might contribute to employees'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how the contextual role of supervisor need for structure exhibits a cross‐level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at work and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based on interactionism. Data from 241 full‐time employe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45 managers indicated that employee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More importantly, the supervisor need for structure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suggesting that employees would demonstrate greater proactive work behaviour especially when the supervisors have a high need for structure. Implications for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proactivity, and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al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4.
通过3个研究探讨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 以及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相关关系, 结果发现, 安全高自尊者的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 研究2通过要求不同高自尊者与吸引力高/低的同性进行对比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外显物质主义, 结果发现, 在吸引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 研究3通过虚拟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内隐物质主义。结果发现, 在智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据此可认为, 异质性高自尊既是解开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矛盾关系的切入点, 也是瓦解自我威胁与物质主义正向关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拖延是指尽管预见到拖延会带来不利后果, 人们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研究表明, 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 超过7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 部分学生还会形成特质性拖延。严重的拖延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业、工作和生活, 甚至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鉴于目前对于拖延产生的核心机制、形成的关键期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还不是很清楚, 本项目拟从拖延的时间决策理论出发, 首先系统探明拖延决策的核心机制, 尤其是远期价值评估、延迟折扣和自我控制能力等在拖延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和神经基础; 其次结合行为-环境变量-脑的多模态数据, 从发展角度探究拖延形成的关键期(敏感期)、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认知神经机制; 最后从行为干预和脑的可塑性角度出发, 试图制定各关键年龄阶段拖延预防与干预的临床方案。本研究的开展对于把握拖延形成的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对于拖延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20,52(3):386-398
西方“具身认知”心理学与赋存在中国文化里的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体知”心理学思想息息相通, 而中国文化又有其独异于西方文化的“身体”智慧。文化的源头实为神话。追根溯源, 本文主要从具身认知的视阈中将中西方神话中“身体”的角色两相比照, 首先从本体论维度以现象学诠释的方法来描述神话的身体母体是如何生成的, 并以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肇始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为例揭示中国“身体”的本体论特色—— 一元论; 其次再从空间维度以概念隐喻的理论来剖析神话的身体现象学场域是如何延展的, 并从物我同一角度、天人交感角度和人神相通角度来彰显中国“身体”的空间维度特色——气论; 最后再从时间维度以社会建构理论来解构神话的身体是如何在时间场域中流变的; 并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三个层面来表达中国“身体”的时间维度特色——易论。通过从中国神话故事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具身智慧”, 以期为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心理学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应激会增强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但急性应激是增强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还是损害了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急性应激对威胁刺激注意偏向影响的认知机制。在进行社会评估冷压任务后, 应激组个体的状态焦虑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在注意偏向中, 应激组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比控制组更慢, 应激组和控制组在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定向上无显著差异。ERP结果上, 威胁刺激诱发应激组比控制组产生了更负的SPCN, 在N2pc上没有显著差异。应激组和控制组皮质醇增量的差异和N2pc、SPCN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 急性应激增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因为其损害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 这可能是因为急性应激损害了与注意解除相关的额-顶网络的功能所致。  相似文献   
8.
过度模仿指模仿与完成目标无关的动作。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下儿童过度模仿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探究了儿童过度模仿可能的产生机制。不同文化下的儿童均存在过度模仿行为,说明它很可能是人类累积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而不同文化下儿童过度模仿的倾向又存在差异,生存环境、教导式学习和对社会规范的强调等因素均可能产生影响。未来研究可考虑进一步探究不同文化因素的具体作用,并比较不同文化下个体过度模仿行为的发展进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度模仿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考察了不同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条件下,直觉和分析思维模式对判断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中,直觉思维比分析思维更有效;(2)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比感觉型决策者更高;(3)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4)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对多特征目标的判断质量存在三阶交互作用,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使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最高,而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感觉型决策者;归类组块排列信息时,直觉型决策者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信息随机排列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人类生殖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电脑控制芯片,可以使受精和胚胎发育的早期过程在一个芯片内完成;中国科学院通过探索与精子成熟相关的功能基因,寻找到一种调控生育的“基因钥匙”,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的“单亲无精生殖技术”,使女人生孩子可以不要男人的“贡献”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