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量从“能力”角度来探讨个体早期数学发展的研究仅专注于儿童早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忽略了可能与儿童早期数学能力相关的方面。近年来, 数学认知发展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自发数量聚焦(Spontaneous focusing on numerosity, SFON), 即个体对环境中数量相关信息自发注意的认知倾向。SFON被视为其他数学聚焦倾向概念的基础, 但与自发数字聚焦(SAN)、自发阿拉伯数字聚焦(SFONS)和自发数量关系聚焦(SFOR)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明晰。作为数学表现的领域特异预测因子, 个体SFON的发展轨迹和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所在。未来可从数学动机、数学焦虑等角度进一步探讨SFON的作用机制, 改良与创新SFON测量工具, 同时需深入推进家庭和学校场合的SFON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选择/无选范式,借助工作记忆成套测验,在两位数乘法估算问题中探讨了工作记忆系统各成分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算术策略运用的预测效应。结果显示:(1)工作记忆的不同成分与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表现为,除视空模板成分外,其他各成分得分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2)估算策略运用中,年龄与策略选择显著相关,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策略选择表现明显提高;(3)估算策略运用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工作记忆不同成分和策略选择表现出不同的联系,中央执行均显示出显著的预测效应,语音环路和视空模板的预测效应均不显著。不同年龄个体的工作记忆不同成分对策略执行的预测效应均不显著。上述发现对于深刻理解工作记忆系统在算术认知策略运用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含义。  相似文献   
4.
器官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应用日益广泛,供体器官来源不足成为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的瓶颈,适当合理的器官移植补偿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建立一套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且行之有效的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有助于保护器官移植供受双方的利益,缓解移植器官供体来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人体器官捐献补偿系统"的构想,并阐述了其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似数量系统(Approximate Number System, ANS)指个体在不需要依赖于计算和数量符号的情况下, 对一组数量进行近似表征的系统。通过总结近十年来研究者们在ANS的遗传和神经基础、干预训练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指出未来应综合运用各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立足于ANS的基因和脑生理基础研究, 进一步揭示ANS的本质和内在发生发展机制, 并将有关研究发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对数学困难儿童进行干预, 以提高其数学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编估算测试材料,通过与学优生相比较,考察了数学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特点及与估算能力的关系,被试为4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结果表明:1.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总分明显低于学优儿童,学业不良儿童在数学自信心和估算情感认同这两个维度上表现较为消极。2.学业不良儿童的估算情感认同与他们的估算成绩之间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采用选择/无选法,以估算与精确心算为研究任务,考察了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影响个体算术计算策略选择与执行的年龄相关差异。129名不同年龄儿童与成人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1)算术知识对儿童及成人的估算复杂策略有促进作用,并对提升他们心算策略运用的速度和减少错误有作用;(2)元认知监测显著影响儿童的估算策略选择,能够促进使用最佳策略;(3)算术知识在估算及心算策略执行的年龄差异方面起完全中介作用,元认知监测则在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发展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算术知识对元认知监测在估算及心算策略执行上的作用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对估算的策略选择则不存在中介作用,这表明元认知监测在估算策略选择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亦为从父母教育卷入和数学态度角度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初步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数学能力是人类重要的高级认知能力。人类的基本数学能力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比较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年人、婴儿的基本数学能力的行为表现和脑神经机制与其它物种相似,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基本数学能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数学能力的本质及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选取112名二年级小学生,以点阵比较任务测量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同时以工作记忆测验成绩为协变量,探究了不同心算形式(视算、读算)对不同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儿童心算表现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1)心算形式显著影响心算的正确率,读算形式下儿童的心算表现最好;(2)控制工作记忆影响后,心算形式与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分组均对心算正确率影响显著。总体来讲,读算可能是提高小学儿童简单心算表现的有效形式,并能提高低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儿童的心算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